2024中国长篇小说: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创作新潮
2024中国长篇小说: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创作新潮
2024年的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厚土壤,展现出新时代文学的蓬勃生机。从乡村振兴到城乡融合,从历史回眸到科幻畅想,作家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
当代文学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中国式现代化为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宏阔的舞台。作家们深入新时代生活,触摸文学人物与时代的血肉联系,刻画人物生命的韧性和成长的弧光,折射时代发展和时代精神。
数智技术的快速演进拓宽了文学发展空间,AI写作犹如“技术鲶鱼”搅动文学生态,提醒我们在新维度上思考文学的独特价值。面对这一挑战,不同代际的作家都在积极探索,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
乡村发展中的精神之变
刘庆邦的《花灯调》、马金莲的《亲爱的人们》、老藤的《草木志》等作品,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探索长篇小说如何聚焦和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展现了人物在面对贫困与富裕、传统与现代等命题时的观念变化与心灵成长。
时代变迁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麦家的《人间信》、格非的《登春台》等作品,以当下的目光回眸历史,从现实的心跳中感知历史的余温,又从历史的纵深体察现实的复杂。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命运和自我救赎。
类型题材新变丰富网络文学
面对数智技术迭代、文化业态发展,网络文学以更丰富的创作素材、更多元的创作方向,面对新科技的挑战,原本的类型题材生发着内外部的新变,丰富着网络文学的版图。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评选首次把网络文艺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纳入评选,《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第1部)《我们生活在南京》首次获奖。
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深入叙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丰富经验。银月光华的《大国蓝途》、人间需要情绪稳定的《一路奔北》、大姑娘的《沪上烟火》、烟波江南的《无字之书》等生动书写时代大潮中的行业发展、人物成长,成为聚人气、有影响的精品佳作,代表着现实题材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入生活的网络文学力作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实时读者互动和日更高强度创作是网络作家的创作模式,推陈出新是网络文学吸引更多读者的创作路数。《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一部蕴含深厚人文情感的硬核科幻小说,天瑞说符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构建了现实与未来交织的“双重南京”,用无线电技术串联了两个时空,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为现实背景,两个中国青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拯救行动。杀虫队队员的《十日终焉》的完结直播共吸引166万读者线上观看,融合了悬疑、推理和游戏元素,讲述了被困在“终焉之地”的一群人,每隔十天就会经历一次生死轮回的冒险故事,不仅呈现了复杂的智力博弈,还深刻探讨了人性、生存和命运等主题。这两部作品通过紧张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让读者在追更阅读中思考个体与人类生存的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