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豆糕300年传承:李秋梅的手艺绝活
黄冈豆糕300年传承:李秋梅的手艺绝活
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的豆糕制作技艺,承载着300多年的文化记忆。在这片土地上,村民李秋梅凭借近30年的手工制作经验,不仅传承了这门古老的手艺,还将其发展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重要产业。
300年传承:从家庭手艺到乡村振兴
黄州区老百姓烫豆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项传统技艺在袁家铺村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豆糕制作不仅是一项文化遗产,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手艺绝活:每一道工序都是匠心的体现
李秋梅夫妇的豆糕制作工艺,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从浸泡黄豆和大米,到磨浆、搅拌,再到烫制、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袁家铺村时,李秋梅夫妇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将浸泡一夜的黄豆和大米用磨子磨碎成浆,接着将磨好的豆米浆倒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面粉,并快速搅拌均匀。然后,将两口大铁锅烧热,用丝瓜瓤蘸上菜油快速擦锅,舀一碗豆米浆旋转倒入锅中,用打磨过的蚌壳盖迅速抹圆、熨平。几秒后,豆糕皮烫熟,需要用手快速提起烫熟的豆糕皮,放到灶旁边的筲箕背面,再摊铺到竹帘上晾凉。最后,将晾凉的豆糕皮卷成筒,切成丝或剪成丝,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今年10月20日开始烫豆糕。天气晴好时,两个人一天可以烫一百多斤米的豆糕。”李秋梅说。在她的手中,豆糕不仅是一种食物,更凝结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家庭作坊到产业振兴
在袁家铺村,像李秋梅这样的豆糕制作家庭作坊还有4家。这些作坊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仅烫豆糕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每户家庭带来近2万元的额外收入。
“冬季田里农活少,从农历十月底到腊月底这两个月,仅烫豆糕这一项,每年可以增收近2万元。”李秋梅说。这份收入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融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豆糕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政府的支持下,袁家铺村积极推动传统技艺的产业化发展,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李秋梅的豆糕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还吸引了外地顾客慕名而来。
“我每年都要来他们家买一百多斤干豆糕。这一次就买了87斤,送给亲朋好友品尝。而且今天有口福,吃到了刚刚出锅的豆糕炒大蒜苗,也买了10张豆糕带回家,分给朋友们吃。”从城区驱车十几公里前来购买豆糕的市民孙女士开心地说。
黄冈豆糕的故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在李秋梅夫妇的手中,这门300多年的手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这份乡愁记忆得以延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像李秋梅这样的手艺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