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洛可可艺术中的天使:从神圣使者到世俗装饰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8: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洛可可艺术中的天使:从神圣使者到世俗装饰

在18世纪的欧洲艺术中,天使和圣人的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庄严神圣到轻松欢快,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艺术风格的演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


《两个飞翔的小天使》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
1740-1750
布面油画 78 x 67cm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for Culture of Italy
真迹在“最后的贵族——乌菲齐馆藏18世纪欧洲大师绘画”展展出

粉蓝色的天景中飘着几朵淡云彩,两位小天使在空中盘旋着嬉戏。右下角的天使一副未满周岁的婴儿面孔,欢悦着抬起的手臂,就像在被大人托举着一般舒展;他的翅膀化作环绕着他圆润身躯的白色襁褓,眯缝着的眼睛被画在了一张惹人怜爱的脸上。上方侧身翱翔的天使也不过周岁而已,光线和阴影让他的婴儿体貌特征更加明显;他的左手提着一只桂冠,低头望向下方的更远处,像在飞向一位正要接受加冕的人物。

这幅《两个飞翔的小天使》是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的作品,创作于1740-1750年间。画中天使的形象体现了洛可可艺术的特点:自在欢快、轻松随意。这种风格与传统宗教画中庄严、高贵的天使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时间揭示真相》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
1745
布面油画 254 x 340cm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传统宗教画中,天使长作为“主要信使”,往往将情节引向主旨与高潮。他们沉着冷静,身负使命感,是传达教义、联系圣者与凡人的关键角色。而在洛可可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则更多地用于装饰画面、调节氛围。这种变化反映了18世纪欧洲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


《向牧羊人报喜》
莱安德罗·巴萨诺的追随者
约1600
布面油画 134 x 105cm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for Culture of Italy
真迹在“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展出

18世纪的欧洲,教会开始强调“幸福的基督教”理念,认为信仰应是令人愉快、舒适的事情。同时,欧洲皇室享乐之风盛行,对艺术的品味倾向于华丽细软。这些因素促使艺术家将宗教人物世俗化,以感性、欢快的基调诠释宗教故事。


《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
弗朗索瓦·布歇
1758
布面油画 50 x 44cm
真迹在“最后的贵族——乌菲齐馆藏18世纪欧洲大师绘画”展展出

以弗朗索瓦·布歇的《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为例,这幅画受蓬帕杜侯爵夫人委托创作,充分体现了洛可可时期皇室的审美喜好。画中的耶稣与圣约翰被刻画成可爱丰腴的婴孩模样,与传统宗教画中的严肃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世俗化和感性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了18世纪欧洲社会对宗教态度的转变。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18世纪欧洲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迁。通过对比洛可可艺术与传统宗教画中的天使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