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沙群岛海底探险:珊瑚礁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10: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沙群岛海底探险:珊瑚礁的秘密

西沙群岛,这片位于南海西北部的神秘海域,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探险家和科学家的目光。这里不仅有壮丽的珊瑚礁景观,还隐藏着无数地质和生物的秘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渐揭开。

01

珊瑚礁:记录2000万年海洋变迁的“天然档案”

2013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项目在西沙群岛展开。由余克服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琛航岛上实施了全取芯的钻探工作,钻穿了西沙群岛的珊瑚礁,获得进尺总深度为928.75米的岩芯,命名为琛科2井。这一发现,为揭示珊瑚礁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记录的环境变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研究揭示,琛科2井的基岩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其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5.5±0.9)Ma,代表着火山喷发的最大年龄。根据珊瑚礁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87Sr/86Sr)剖面并结合古地磁、古生物的综合分析,得出琛科2井珊瑚礁碳酸盐岩最底部的年龄为19.6 Ma,并据此建立了整个碳酸盐岩剖面的年代序列。

珊瑚的铀系年代结果显示,琛航岛全新世珊瑚礁起始发育时间为7900 a B.P.,全新世珊瑚礁体的厚度为16.7 m。在整个琛科2井珊瑚礁碳酸盐岩剖面中识别出了11个间断面,指示近20 Ma的历史中至少出现过11次明显的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珊瑚礁体的暴露,也导致了珊瑚礁碳酸盐岩的87Sr/86Sr出现异常高值。

02

珊瑚礁:海洋生物的乐园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不仅是地质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海洋生物的乐园。2019年5月,一项针对西沙群岛6座主要岛礁的珊瑚礁鱼类多样性调查展开。研究记录了116种鱼类,隶属3目21科。主要优势种为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燕尾光鳃雀鲷(Chromis fumea)、日本鹦嘴鱼(Chlorurus japanensis)和福氏鹦哥鱼(Scarus forsteni)。

研究显示,全海域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57~2.58,平均为2.07;大型鱼类指数(LRFI)为0~0.86,平均为0.40;平均营养级(MTL)为2.24~3.17,平均为2.74。这些数据表明,西沙群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营养结构。

03

永乐龙洞: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

在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永乐龙洞。这个位于晋卿礁礁盘上的水下洞穴,从空中俯视像一颗深蓝色的明珠,深邃神秘,引人遐想。永乐龙洞是世界上已知的洞深最大的海洋蓝洞,探测深度达到了300.89米。洞的中央因水深超深而呈现深蓝色,这也是“蓝洞”名字的由来。

永乐龙洞地质结构复杂,洞内各类地质信息丰富,对研究南海的古海洋学、古气候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多学科综合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04

高尖石岛:西沙唯一的火山岛屿

高尖石岛是西沙唯一露出海面的火山岛屿,也是唯一一座非珊瑚礁构成的岛屿。这座长20米、宽15米的小岛,远眺像一艘帆船,其位于水下的礁坪上活珊瑚生长繁盛,色彩斑斓,极具观赏价值。高尖石岛主要由玄武岩质火山角砾岩组成,是第四纪更新世海底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

05

海底考古:唤醒沉睡的历史瑰宝

西沙群岛不仅是自然的杰作,还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2022年,西沙群岛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带领团队,对35处水下文化遗存进行了细致的复查,包括10处沉船遗址和25处水下遗物点。这些遗存从宋代延续至近现代,出土了大量陶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重要物证。

在北礁4号遗物点,考古队员发现了两根象牙;在24号遗物点,发现了蓝色、绿色、琥珀色的玻璃环、珠等,这些应该是海外输入中国的物品,充分体现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

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惊奇的领域。从2000万年前的地质变迁到丰富的海洋生物,从深达300米的蓝洞到火山活动的遗迹,从古代沉船到珍贵文物,这片海域记录了地球的演变和人类文明的足迹。每一次潜入这片海域,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等待勇敢的探险家们去揭开更多的秘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