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学子揭秘春晚台前幕后:汗水与科技铸就荆楚文化新辉煌
华中师大学子揭秘春晚台前幕后:汗水与科技铸就荆楚文化新辉煌
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群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子用精彩的表演,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在武汉分会场,他们参与了独具荆楚韵味的开场舞琴鼓舞表演,用汗水和努力诠释了什么是团队精神。
半个月的汗水,换来两分钟的精彩
“当自己有机会参演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级研究生吴鑫感慨道。为了短短不到两分钟的演出,包括李一坤在内的所有演员排练了半个多月,每天训练时间长达8小时。
琴鼓舞是荆楚文化的代表,表演中融入了中华武术的动作和架势,整体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感觉。但由于动作幅度大,演员们需要长时间托举沉重的琴鼓,每个动作都成了肌肉记忆。为了保证动作的统一性,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演员们也坚持一遍又一遍地排练。
团队的力量,凝聚在每一个细节中
“我们参加节目的时长不到两分钟,动作练习、演员走位、场景阵容等都要经过反复协调、磨合,通宵排练是‘家常便饭’。”吴鑫回忆道。由于参演节目人数众多,场景宏大,要确保镜头捕捉的每个画面都精彩,就需要每位演员都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每个动作都演绎到位。
在横渡长江博物馆前的《楚乐》阵容中,舞台顶层350余位舞者执羽而舞,其中就有华师学子的身影。为了呈现完美的效果,学校和学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保暖物资到后勤保障,让学子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排练。
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融合了最新的科技元素。武汉分会场设在黄鹤楼、光谷广场等地标,通过XR+数字孪生等技术,展现了武汉作为“高校之都”的科技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首次实现了全国产8K装备制作,采用了AI摄像头人物姿态动态捕捉反推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让演出效果更加震撼,也体现了中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进步。
传承与创新,展现新时代精神
“春晚,作为全球华人最为瞩目的文化盛宴,无疑也是无数艺术学子最为梦想的舞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兰天文表示,这次参演不仅让学子们感受到了艺术追求的精益求精,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从1983年首届春晚至今,这台晚会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它见证了无数精彩的瞬间,也成就了众多明星。而今年,华中师大学子用他们的努力和汗水,为春晚增添了新的光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正如一位参演学生所说:“让我们来展示武汉的文化力量和蓬勃精神,我们很荣幸!”这不仅是华中师大学子的骄傲,更是所有参与春晚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最真挚的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