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金融衍生品:八大特点与两类交易场所
一文读懂金融衍生品:八大特点与两类交易场所
金融衍生品是现代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金融工具,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投机和套利等金融活动中。在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中,金融衍生品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交易场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金融衍生品概念
金融衍生产品是与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英文为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
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标准化合约的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零和博弈:即合约交易的双方(在标准化合约中由于可以交易是不确定的)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
跨期性: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的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的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间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交易的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作出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联动性:这里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通常,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变量相联系的支付特征有衍生工具合约所规定,其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表达为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
高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基础工具价格的变幻莫测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这是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风险的重要诱因。
高杠杆性:衍生产品的交易采用保证金(margin)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资金只需满足基础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保证金可以分为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维持保证金(maintains margin),并且在交易所交易时采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如果交易过程中的保证金比例低于维持保证金比例,那么将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其将被强行平仓。
契约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对基础工具在未来某种条件下的权利和义务的处理,从法律上理解是合同,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经济合同关系。
交易对象的虚拟性:金融衍生产品合约交易的对象是对基础金融工具在未来各种条件下处置的权利和义务,如期权的买权或卖权、互换的债务交换义务等,构成所谓“产品”,表现出一定的虚拟性。
交易目的多重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通常有套期保值、投机、套利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四大目的。其交易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所涉及的基础金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在于转移与该金融商品相关的价值变化的风险或通过风险投资获取经济利益。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场所
交易所(ET):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股票买卖活动,在这个场所内进行的股票交易就称为场内交易。证券交易所是设有固定场地、备有各种服务设施(如行情板、电视屏幕、电子计算机、电话、电传等),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集中进行股票和其他证券买卖的场所。目前在世界各国,大部分股票的流通转让交易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因此,证券交易所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核心,场内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
OTC: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是指通过大量分散的像投资银行等证券经营机构的证券柜台和主要电讯设施买卖证券而形成的市场。这些市场因为没有集中的统一交易制度和场所,因而把它们统称为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或店头交易市场,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它没有固定的场所,其交易主要利用电话、电报、传真及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易的证券以不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为主。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