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豫园社区:创新记忆门诊模式,守护老人“记忆家园”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26: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豫园社区:创新记忆门诊模式,守护老人“记忆家园”

在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间特别的诊室自2023年2月起悄然开张。这间光线敞亮、配色明朗的诊室,是上海首家“社区记忆门诊”,也是全国首个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应用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实践地。

01

创新机制:三级联动,全周期照护

“社区记忆门诊”的设立,源于黄浦区民政局牵头打造的老年认知障碍“诊疗+照护”融合模式。通过五里桥街道顾卞裘莉敬老院、豫园街道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等五家单位联手,试点开展“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认知障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打通养老机构、社区和社区医院、三甲医院之间的认知障碍医养照护通道。

“我们像一个枢纽,一手对接养老院和社区,一手对接三甲医院和精卫中心。”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张扬说。目前在区民政和区卫健部门搭建的平台下,张扬正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构建老年脑健康医防融合一体化模式,逐渐形成“科普预防齐参与”“社区筛查早识别”“机构转介快干预”“三级诊疗精诊治”“社区康养长管理”以及“家庭照护优伴随”的认知障碍患者全周期健康服务“豫园模式”。

02

专业团队:多学科协作,提升诊疗能力

在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支由全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中医师、康复师、药剂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构成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已经建立。其中,“85后”医生李扬原本是中心的全科医生,两年前开始专攻认知障碍领域,通过在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的门诊学习实践,如今已成为“社区记忆门诊”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阿尔兹海默症是我的一个亚专业,是重点学习的方向,对社区居民的诊治,以后就能够更好地把控了。”李扬说。如今,他每周有两个半天坐诊,平均每次接待十多名患者,能够“独当一面”开展诊疗工作。

03

科普宣教:提升公众意识,推动早筛早诊

2024年9月21日,第三十一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为“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当天,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了“脑健康认知概念空间”,这是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首创的集诊疗、筛查、科普、宣教、展示、互动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

“我们是集科普宣教、预防展示为一体的,针对脑健康为主的一个多功能的展示区,里面也有脑筛查室和名医工作室的开张。也希望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居民能够得到更全面、更高效、更专业的诊疗和预防保健筛查。”中心主任张扬介绍。

04

实践成效:从筛查到康复,构建连续性照护体系

张奶奶是“社区记忆门诊”的受益者之一。两年前,她开始出现记忆问题,去年2月经王刚团队检查,发现处于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损害期”。经过一年多的社区医院认知训练非药物治疗,今年她成为新药的首批使用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程玖玖馨逸养护院则是豫园街道构建连续性照护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典型的公建民营养老院,目前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24张、护理员38人,认知障碍老人与护理员的比例达到3:1,在中心城区养老院中实属不易。养护院还建立了黄浦区首个位于养老机构内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合作护理中心,探索认知障碍非药物与药物同步治疗。

05

未来展望:打造可复制的社区照护模式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玖玖馨逸养护院和顾卞裘莉敬老院今年被评为黄浦区认知障碍照护示范机构。黄浦区将继续深化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工作的宣传普及,强化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营造全社会共融共助的氛围。

豫园社区的创新实践,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专业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也为全国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通过跨部门协同、专业团队建设、科普宣教和连续性照护体系的构建,豫园社区正在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和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