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年人如何科学应对下肢动脉硬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5: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人如何科学应对下肢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三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应对下肢动脉硬化的建议。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的慢性病。由于动脉内硬化斑块的发展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肢体缺血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如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等。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哪些?

1、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时,由于下肢肌肉缺血,会出现疼痛、疲劳和无力感,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疼痛通常出现在行走一段特定距离后,如200-300米或800-1000米,休息后可缓解,但继续行走时又会重复出现。具体出现疼痛的部位与动脉闭塞的部位有关,如果闭塞在髂动脉,很多人会出现臀肌跛行,但如果出现在股动脉,会出现小腿跛行为主。随诊动脉缺血的程度逐渐加的重患者,跛行距离会逐渐缩短,当缩短到无法行走时就进入到了另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静息痛”。

2、静息痛:即在静止状态下,尤其是平卧或夜间休息时,下肢会出现疼痛。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难以通过休息或药物缓解,一旦出现静息痛就是肢体濒临坏死的前兆了。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治疗与手术开通血流,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就会进展到足部溃疡和坏疽。

3、足部溃疡和坏疽: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

03

如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药物治疗

如果只是轻中度的间歇性跛行,比如患者可以行走800米甚至更多,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及扩血管药物,还有就是运动疗法鼓励多活动,促进侧枝循环建立。

生活方式调整

  1. 戒烟限酒
  2. 健康的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3. 适当加强活动,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闭塞的发生。
  4.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疾病,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并定期检查。
  5. 善于调整自我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6. 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是手术时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患者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合并了急性血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突发行走距离逐渐缩短甚至足趾疼痛及发黑的症状。这时候即便手术开通血流,但已经发黑坏死的足趾是回不来了。如果患者间歇性跛行的距离逐渐缩短(一般小于200米),或者出现了静息痛,要及时通过手术来开通血流,避免出现肢体的破溃,感染及坏死。

在选择具体治疗方式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之外,CTA(CT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小腿动脉逆行穿刺等创新技术的出现,现在大部分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都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治疗。此外,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如腔内机械血栓切除,斑块切除及药物球囊等应用于介入手术中,可以提高支架的远期通畅率。尽管介入手术在远期可能会面临支架再狭窄等问题,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开通的风险,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即可下地活动,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改善明显等优点。

开放手术其实是无法替代的,很多复杂病变的患者仍然需要开放手术来重建血运。如闭塞部位较高的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需要开腹,行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股总动脉等解剖部位,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或者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

04

案例分享

杨老伯,83岁,患有糖尿病史多年,年初因“糖尿病足伴坏疽”行左侧第一足趾截肢。本次因“右下肢疼痛4天,伴间歇性跛行”入院。

入院诊断: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型糖尿病足病vagner 4级。

入院后予完善双下肢动脉CTA,了解下肢动脉情况。结合影像资料及患者病情,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张明光教授迅速组织介入团队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在局麻下行经皮右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右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右下肢血运重建情况良好,皮温暖,恢复情况良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