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生态保护新动作:封闭轮休、零碳转型、数字化赋能
黄山生态保护新动作:封闭轮休、零碳转型、数字化赋能
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在生态保护方面持续创新,推出多项新举措,不仅保护了这片自然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封闭轮休:让大自然“喘口气”
2024年5月20日,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在封闭轮休5年后重新开放。这一天,许多游客特意前来,只为一睹这座“天上都会”的新颜。
天都峰海拔1829.2米,坡陡路险,宛如“天梯”。峰上的鲫鱼背、试胆石、老虎嘴等景点异常险峻,给攀登者带来极限挑战。为了保护这片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环境,黄山风景区自2018年12月起对天都峰实施封闭轮休。
封闭期间,景区对天都峰区域的植物生长状况进行了严格监测。结果显示,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等代表性植物的生长指标全部达到开放标准,证明封闭轮休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绿色转型:打造零碳景区
作为中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黄山风景区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景区内,新能源大巴穿梭于如画的风景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全面普及新能源车后,景区碳排放可减少34%。
在住宿方面,黄山风景区内的多家酒店均被评定为国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这些酒店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为游客提供绿色、低碳的入住体验。
餐饮方面,景区创新推出“猴轻松”轻食品牌,在多个地点设立补给站,满足游客能量补充需求的同时实现垃圾减量。
科技赋能:数字化助力生态保护
黄山风景区积极拥抱数字化,创新推出“智游黄山”小程序。游客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游玩路线拥堵预测、景点实时客流提示等信息,让行程规划更加便捷。
在生态保护方面,景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通过智慧旅游系统,景区能够更好地控制游客流量,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
创新机制:守护黄山的绿色屏障
黄山风景区首创“守松人”制度,对迎客松等古树名木实行专人管护。这一制度为每棵古树名木量身定制保护方案,确保这些自然瑰宝得到最精细的呵护。
在森林防火方面,黄山风景区在全国山岳景区中率先建成高山防火水网,实现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此外,景区还创新推行“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物下山”等措施,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减轻环境负担。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黄山风景区不仅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山岳型景区树立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将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