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农高会田间展:200亩博览园里的农耕文化与科技盛宴
夜探农高会田间展:200亩博览园里的农耕文化与科技盛宴
金秋十月,陕西杨凌迎来了一场农业盛宴——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分为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4个板块。其中,田间展的设置别具匠心,让人大开眼界。
夜探农博园:一场穿越时空的农耕之旅
作为田间展的重要展示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占地200多亩,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农业学科基地。本届农高会期间,博览园特别推出了夜间开放时段,让白天忙碌的参观者也能领略农业历史的魅力。
走进夜幕下的博览园,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农耕之旅。园区内,刀耕火种、河姆渡、半坡遗址等多个展示场景经过全面翻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最令人惊喜的是新增的农耕文化园,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深入了解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
博览园内还珍藏着不少“镇馆之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安磁山出土的粟灰和7200年前的炭化稻米。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也让人感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田间地头的科技革命
田间展的亮点远不止于此。本届农高会共设置了7个田间综合展示点和13个田间参观点,全面展示了农业技术集成、良种繁育、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成效。
在杨凌示范区,参观者可以亲眼看到火龙果“南果北种”的奇迹。通过优化设施大棚,当地成功探索出拱棚双模、拱棚三模种植模式,并培育出“秦红龙”“新双色”等新品种。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从伊朗和土耳其引进的无花果,在杨凌菲格庄园,十余种不同品种的无花果树茁壮成长,其中“丝路红玉”“丝路黄金”是自主研发的新品种。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也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
国际化视野下的农业新未来
作为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农高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26个上合组织国家首次全部参展,带来了各自的农业特色和先进技术。展会期间还将举办6场次上合文化交流展示活动,让参观者不出国门就能领略不同国家的农业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农高会还设有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设立境外展区,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
漫步在田间展的各个展示点,既能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又能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风采。这场融合了自然、科技与文化的盛宴,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农业新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