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冒充食用盐频现,专家解析选购安全食盐指南
工业盐冒充食用盐频现,专家解析选购安全食盐指南
近年来,工业盐冒充食用盐流入餐桌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工业盐与食用盐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其成分、标准和用途却大有不同,一旦误食,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工业盐与食用盐的区别
工业盐和食用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但两者在生产标准和用途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生产标准不同。根据国家标准GB/T 5462-2003《工业盐》和GB 2721-2003《食用盐卫生标准》,食用盐的标准更为严格。食用盐不仅对氯化钠含量有要求(97%及以上),还对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而工业盐的标准相对简单,主要关注氯化钠含量(92%-99.1%),对其他杂质的限制较少。
其次,用途不同。食用盐是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而工业盐主要用于化工生产,如制造盐酸、烧碱、纯碱等,不适合人体食用。
工业盐流入餐桌的危害
工业盐中可能含有铅、砷、汞、镉等重金属,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可引起头晕、皮肤病、心肌损伤、神经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慢性中毒症状。更危险的是亚硝酸盐含量,食用盐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 mg/kg,而工业盐中亚硝酸盐含量可能高达4%,远超安全标准。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低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人体摄入0.3-0.5克亚硝酸盐时,即可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头胀、耳鸣、全身无力等症状;摄入3克则可能致命。
如何防范工业盐,选购安全食盐
为了防止工业盐流入餐桌,消费者在选购食盐时需谨慎: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大型超市或有资质的商店购买,避免在路边摊或不明来源处购买食盐。
注意包装完整性:检查包装是否密封良好,是否有破损或受潮迹象。包装上应有清晰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查看执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如GB/T 5461-2016《食用盐》。
关注碘含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含碘或无碘食盐,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150微克碘。
选择知名品牌:优先选择市场口碑好的品牌,如雪花、海天、金龙鱼等。
观察颜色和颗粒:优质食盐颜色应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均匀。如有杂质或颜色异常,建议不要购买。
闻气味:优质食盐应无异味,如有刺鼻气味或其他异常气味,可能是添加了其他物质。
注意抗结剂的使用:虽然抗结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但建议优先选择无抗结剂的食盐。
工业盐冒充食用盐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威胁消费者健康,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作为消费者,我们应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掌握正确的选购方法。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工业盐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