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副教授开发MBPP项目,正念冥想有效提升心理健康
北师大副教授开发MBPP项目,正念冥想有效提升心理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正念冥想作为一种科学验证有效的心理实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凭借13年的正念冥想经验,开发了“正念积极心理”(Mindfulness-Based Positive Psychology,简称MBPP)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缓解方案。
MBPP项目: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心理健康
MBPP项目基于正念冥想,融合了自我关怀、感恩等积极心理学元素,以及儒家哲学思想,旨在全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项目分为三个模块,分别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
1. 缓解消极心理
这一模块专注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通过持续的正念冥想练习,参与者学会接纳当下的情绪体验,而不是试图逃避或压抑。研究显示,这一模块的效果显著,参与者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上都有明显改善。
2. 发展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
第二个模块侧重于培养积极情绪,如感恩、希望和喜悦,同时提升人际关系质量。这一部分强调通过正念练习来增强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怀,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模块的效果与练习量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才能获得显著改善。
3. 追求精神发展
最高层次的模块关注个体的精神成长和自我实现。通过深入的冥想练习,参与者能够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这一模块鼓励个体超越基本的情绪管理,迈向更全面的心理成长。
实证研究:MBPP的效果如何?
为了验证MBPP的效果,曾祥龙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研究。在一项为期六周的干预研究中,138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MBPP组和对照组。MBPP组每周参加一次2.5小时的线上团体练习,并要求每天至少进行15分钟的冥想练习。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MBPP对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非常有效
- 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与练习量显著相关
- 参与者的自我同情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 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降低
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MBPP的有效性,还揭示了正念冥想的长期价值。与一些短期的心理干预不同,正念冥想的效果需要通过持续练习才能充分体现。正如曾祥龙所说:“积极心理若想进一步提升,则必然要采取切实行动,需要在实际的冥想练习中培养和体会。”
学员反馈:正念冥想如何改变生活?
在实际应用中,MBPP项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参与者表示,正念冥想不仅帮助他们缓解了职业倦怠和焦虑,还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生活改变。一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管理者分享道:“正念冥想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从容和有质量。”
另一位参与者则表示:“通过持续的冥想练习,我发现自己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开始更加珍惜当下,而不是总是焦虑未来。这种变化让我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
结语:正念冥想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正念冥想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工具,其价值日益凸显。曾祥龙及其团队开发的MBPP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且实用的心理成长方案。无论是面对职业倦怠、情绪困扰,还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发展,正念冥想都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正念冥想让我意识到,改变是可能的,而且这种改变是从内心深处开始的。”
对于想要开始正念冥想练习的人来说,曾祥龙建议:“正念冥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期望一蹴而就。通过持续的练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