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游记之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山东游记之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是一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建筑,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史的变迁。这栋建于1902年至1906年的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是一座融合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艺术瑰宝。
德国总督府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坡,面对青岛湾和小青岛,系德国胶澳殖民地统治机构所在地,为总督所用,故名“总督府”。建于1902~1906年,建筑面积7123平方米,主体高20米。为四层楼房,采用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主面为三纵五段的对称处理,建筑平面呈凹字型。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为“青岛守备军”司令部;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为日伪政府所在地。国民政府时期,为政府驻地。1949~1994年,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场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楼的建设用了四年,自1902年至1906年。总督府系一座砖石和钢混合结构的建筑,采取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稍作突出,整座建筑的俯视图呈“凹”字形。楼前有很大的空间,开辟一大型花坛式绿地,以总督府为中心,向周边放射出六条道路。在周边街道旁建设了法院、看守所和高级住宅,再往前方的广西路、太平路一带,系洋行、旅馆等重要设施。总督府坐落方位近似正南正北,在青岛市区较罕见,加之建筑本身气势壮观,令人生肃穆庄严之感。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督府为四层楼房,一、四层系辅助性房间,窗户明显偏小。二、三层为主要办公室,门窗很大,宽敞明亮,向阳面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楼内的会议厅和门厅均高大气派。室内的门窗、护墙板水准一般,符合办公场所的要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开始建造德国驻胶澳(即青岛)总督的住宅,称“总督官邸”。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督官邸建筑落成,民间称之为“提督楼”。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楼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居所。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楼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将总督楼命名为“迎宾馆”,成为青岛最高级别的接待宾馆。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一层的复原陈列展将原总督官邸服务用房、储藏设备用房、娱乐用房、隐匿石头山的房间进行了复原,扩建了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融入了数字展厅技术,增设了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与中国风水先生之间的模拟对话场景,展现了总督楼在深层文化上与东方建筑的融合之妙。
前往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非常多,其中旅游团居多。游客按照博物馆指定的线路,从一楼至楼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走回头路,浏览下来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我们10点半参观完毕,出来乘公交前往青岛啤酒厂继续参观。
本文原文来自携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