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沙葱种植技术大揭秘:从沙漠野菜到国宴佳肴
民勤县沙葱种植技术大揭秘:从沙漠野菜到国宴佳肴
2023年,一道名为“沙葱牛肉”的菜品出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晚宴菜单上。这道看似普通的菜肴,却凝聚着甘肃省民勤县农民的智慧与汗水,更彰显出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这里,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却孕育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沙葱种植基地。沙葱,这种原本生长在荒漠中的野生植物,经过民勤县农民的驯化栽培,不仅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沙葱:沙漠中的绿色瑰宝
沙葱,学名蒙古韭,是一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戈壁滩中的野生植物。它耐旱、抗寒,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民勤县独特的自然条件,为沙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与普通小葱相比,沙葱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其辛辣味较淡,反而带有一股清甜的香气,被誉为“菜中灵芝”。更重要的是,沙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民勤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高艳红介绍,沙葱种植成本小、用水总量少、产出效益好,是典型的节水型高效作物。
科技创新:破解沙葱种植难题
然而,要将野生沙葱变成可规模种植的农作物,并非易事。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村民叶长炼,是最早尝试沙葱人工栽培的农民之一。他发现,沙葱虽然生命力顽强,但冬季会进入休眠状态,无法实现全年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叶长炼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叶长炼申请了“温室沙葱栽培技术”发明专利,为民勤县沙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民勤县采用“露地沙葱”和“日光温室沙葱”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沙葱的全年供应。
产业链发展:从田间到餐桌
随着沙葱种植技术的突破,民勤县开始大力发展沙葱产业。目前,全县沙葱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涉及14个乡镇、40多个村社,年产值超过3亿元。沙葱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还催生出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民勤奥翔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数吨新鲜沙葱经过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合作社负责人甄世龙介绍,他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管理、统一销售,年销售沙葱近400吨。
生态与社会意义:沙漠变绿洲
民勤县沙葱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沙葱的种植,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防沙治沙做出了贡献。同时,沙葱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促进了乡村振兴。
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表示,民勤县将继续推进沙葱产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沙葱产业必将在民勤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