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培育出“脆蜜”新品种:龙眼荔枝杂交,口感无渣糖度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07: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培育出“脆蜜”新品种:龙眼荔枝杂交,口感无渣糖度高

近日,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品种水果在广州问世——“脆蜜(SZ52)”。这个新品种以石硖龙眼为母本,紫娘喜荔枝为父本,通过属间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它的出现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还登上了热搜榜,网友们纷纷讨论其口感和外观。

“脆蜜”虽然由龙眼和荔枝杂交而来,但实际上仍属于龙眼的一个品种。它继承了荔枝果肉鲜嫩的特点,口感完全无渣,糖度高达20-24%,堪称岭南地区的“甜蜜新宠”。

专家指出,“脆蜜”具有耐低温、抗寒性强的特性,这使得它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未来,这种岭南特产或许能在中秋节期间远销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广东的优质龙眼。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的地区,尤其是水果品种繁多,多达500余种,素有“岭南佳果之乡”的美誉。岭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土壤、水源和光照资源,为水果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岭南水果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番禺(今广州)是全国九大都会之一,也是珠玑、犀、玳瑁、果布等物产的集散地。东汉史学家韦昭对“果”的注解中提到:“果谓龙眼、离支(荔枝)之属”。

南越王博物院出土的果核证实,汉朝时期岭南地区就已经开始种植水果。1975年在广西北海市堂排汉墓出土的铜锅中发现的荔枝标本,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荔枝实物证据。

据《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曾将荔枝作为贡品进献给汉高祖刘邦。此后,荔枝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宠儿。《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时期甚至专门修建了“扶荔宫”来栽种从岭南移植的荔枝树。

唐朝时期,岭南地区培育出了无核荔枝等优质品种。段公路的《北户录》中描述道:“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梧州火山者夏初先熟,而味少劣,其高潘者最佳,五六月方熟,有无核者类鸡卵大,其肪莹白不减水晶,性热液甘乃奇实也”。

岭南地区还有一种名为“变柑”的特色水果。据《北户录》记载:“新州出变柑,有苞大于升者,其皮薄如洞庭之橘。馀柑之所弗及,传云移植不百里,形味俱变,因以为名。亦如逾淮为枳,乃水土异也”。这种水果在移植超过百里后,形状和味道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得名“变柑”。

岭南人民在水果种植和采摘技术上也颇有创新。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记载了一种巧妙的橄榄采摘方法:“橄榄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三月有花生,至八月方熟,甚香。树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

在植株保护方面,岭南人很早就掌握了生物防治技术。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树害虫的方法:“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赪者,赪者谓之壶柑。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岭南人还开发了多种水果加工方法,如水煮、烘干、蜜渍等,不仅丰富了水果的食用方式,也延长了储存时间。《异物志》中记载了橄榄的烘干方法:“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枣干”。

五敛子这种水果,古人会将其“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这种蜜饯制作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宋代文豪苏轼在食用粽子时,就曾品尝到包裹在其中的杨梅蜜饯,并赋诗赞曰:“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唐代段公路的《北户录》中还记载了红梅的加工方法:“岭南之梅,小于江左,居人采之,杂以朱槿花,和盐曝之,梅为槿花所染,其色可爱。又有选大梅,刻镂瓶罐结带之类,取棹汁渍之,亦甚甘脆。”经过加工的红梅蜜饯不仅美味,还富有艺术气息。

虽然古代的种植技术并不先进,但岭南人民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培育出了众多优质的岭南佳果。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岭南水果的种植和培育水平不断提升,新品种“脆蜜”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预见,岭南的优质水果将继续销往全国,走向世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甜蜜享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