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听背后的心理密码:从大脑信号到治疗新进展
幻听背后的心理密码:从大脑信号到治疗新进展
“我不是笨蛋,我不是垃圾,你们别说我了……”
16岁的小美紧紧捂着耳朵,大声哭喊着。她真的听到了这些声音,但周围却空无一人。
小美患上了幻听,一种让她痛苦不堪的精神症状。
什么是幻听?
幻听,顾名思义,就是听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声音。这种声音对患者来说却无比真实,常常让他们陷入恐惧、焦虑和痛苦之中。
研究表明,幻听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相当普遍:40%-70%的创伤应激障碍患者、37%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23%的抑郁症患者都可能出现幻听症状。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70%。
幻听从何而来?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幻听的成因。近期,上海纽约大学田兴团队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
研究发现,幻听可能源于大脑中两种信号的异常:一种是抑制信号(CD)的缺失,另一种是激活信号(EC)的过度活跃。正常情况下,CD信号帮助大脑区分外界声音和自身产生的声音,而EC信号则在我们说话时激活听觉系统。当这两种信号失衡时,大脑就会产生“听到声音”的错觉。
如何应对幻听?
幻听虽然可怕,但并非无药可救。目前,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然而,约有30%-40%的患者对常规药物反应不佳,需要尝试多种药物才能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
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正在研发一种抗药性检测法,通过检测患者对药物的抗性概率,帮助医生更精准地选择药物,避免漫长的试药过程。这一检测法预计三年后大规模试用,将为患者带来福音。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非药物疗法也显示出积极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幻听的反应方式,减少其负面影响。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也在临床中取得一定成效。
对于患者本人,以下几种方法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 转移注意力:通过听音乐、画画、运动等方式,将注意力从幻听中转移出来。
- 记录幻听内容:这有助于了解幻听的规律,也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 寻求陪伴:在感到难以应对时,及时向家人或朋友求助。
结语
幻听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精神症状,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能够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幻听症状,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记住,你并不孤单,医学的进步正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