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吃月饼有啥讲究?中秋什么时候变成团圆节的?这些中秋冷知识你知道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6: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吃月饼有啥讲究?中秋什么时候变成团圆节的?这些中秋冷知识你知道吗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节作为阖家团圆的代表节日,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中秋的冷知识!

年年都过中秋节,你知道这个节日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在古代中秋的昵称非常多,有仲秋节、月夕、玩月节、秋节、八月节、女儿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因为时间在八月十五,所以被称为“八月节”,也叫“八月半”;又因圆月做主角,所以也叫“月夕”、“追月节”等。

一说到月亮,人们总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然而中秋节的起源其实和嫦娥并没有关系。古时对月亮的崇拜和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才是中秋节最早的雏形。

而登科及第作为古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应试高中者被誉为“月中折桂”之人,也是因为三年一次的秋闱恰好安排在八月中旬举行,庆贺学子登科也为中秋平添了不少节日气氛。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中秋赏月的习俗开始盛行。而现代人期盼的三天小长假,唐代的《假宁令》中就已经有规定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结合在杨贵妃与唐明皇的身上,充满浪漫色彩。所以唐代是中秋节固定下来的重要时期。

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月饼,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原名叫做“胡饼”。

此物本与中秋无关,盛传习俗始于唐,北宋时流行于宫廷,后传入民间。直到明朝中秋吃月饼才开始普及,《西湖游览志会》中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的记载。

那么月饼应该怎么吃呢?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数切块,每人一份。没有回来的亲人,要把属于他的那份月饼留存起来,待归乡之时品尝,才算圆满。

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有的地方还有一种“惊悚”的习俗。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

这一习俗要追溯到元代。相传宋末元初,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对东南沿海一带的潮州百姓施以重压,饱受欺凌的百姓无处发泄。因当地“芋头”和“胡头”谐音,民间就把芋头当成祭品,怀着怨愤和仇恨剥皮吃掉。中秋吃芋头,就有了辟邪消灾的寓意。

中秋佳节,圆月高悬,游子在外难免触景生情,对亲人倍感思念。工作再忙,也能给自己一个回家的“借口”,这也许就是中秋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