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牵手16家企业,深圳全球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启动
华为牵手16家企业,深圳全球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启动
11月15日,前海与宝安联合举办“AI向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会上宣布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启动运营,并举行优选伙伴签约仪式。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宝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勇与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活动现场。
去年3月,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前海、宝安、华为举行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合作签约仪式。今年9月,三方在上海举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如今,该中心进入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人工智能细分领域落地提速,彰显宝安推动产业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创新中心的首期方案计划显示,华为将整合其各部门的具身智能相关能力,共同建设具身智能大脑、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根技术。
在基础投入方面,具身智能根技术实验室将为创新中心提供共性技术底座,确保各项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大脑根技术研发及产品化将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算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为具身智能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小脑关键技术的研发,则包括柔性自动化装配、柔性自动化测试、多机器人协同制造以及通用双臂精细制造等,这些技术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除了基础技术的研发,创新中心还将开启联创项目,通过华为赋能具身智能技术,联合本体厂商及制造企业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打造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具身爆款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更将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落地。
当天现场同步举行三批优选伙伴签约仪式。从首批参与项目的企业名单来看,兆威机电、乐聚机器人、大族机器人等企业均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些企业与华为的合作,无疑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制造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据介绍,创新中心以产业示范应用场景为牵引,开展技术攻关和联合创新,为研发成果及产业化技术搭建创新枢纽。
按照规划,创新中心将在“研”“孵”“用”等多个方面构建产业生态,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命性突破,扩大行业影响力;同时打造并开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促进技术落地与商业化,推动产业要素联合创新。
面向集成开发企业与应用制造企业,创新中心将开展企业赋能、生态汇聚、人才培养、品牌建设、联合创新等五项工作,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通过供需方协同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海积极联动宝安,构筑政策引导、金融赋能、项目共创的全链条生态,夯实算力、数据、算法等要素支撑,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加快构建立足深圳、面向大湾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集聚区,有力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产业要素的集聚与优化配置,为全球智能化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华为在深圳建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也标志着深圳在机器人产业布局上的又一重大进展。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强调智能系统与环境的实时互动能力,而华为的这一布局,无疑将为深圳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华为与16家企业的“强强联手”
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涵盖了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知名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与华为的合作,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制造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华为首次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早在2022年4月,华为就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首次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此后,华为在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和产业生态上持续布局,目前已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了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合作生态。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和制造中心,其在机器人产业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为华为的这一布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的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了“深圳智慧”和“深圳方案”。
深圳在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激光扫描污渍、语音识别指令……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在深圳已成为现实。2022年,深圳将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分别列入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布局。2024年3月,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进一步支持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不仅在工业领域快速崛起,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同样成绩斐然。据统计,深圳的服务机器人年产量约占全国的60%,主要集中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杉川机器人和优必选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杉川机器人2024年预计出货量近400万台,而优必选的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进入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所学校。
推动人形机器人广泛应用
华为的入局,将为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角色定位,与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角色相似,主要是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赋能合作伙伴造好机器人。华为在研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云计算等领域已具备全栈能力,特别是在软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家庭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全球已经有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国占到一半。华为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华为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华为云EI产品部、伦敦研究所和慕尼黑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能力,构建涵盖“具身智能大脑根技术”“具身智能小脑关键技术”和“具身智能工具链”的基础架构,致力于解决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的共性难题,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