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忠厚脸也能演反派?看魏鹤龄如何用演技打破偏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1: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忠厚脸也能演反派?看魏鹤龄如何用演技打破偏见

一位长相忠厚的演员,能否成功塑造反派角色?老一辈演员魏鹤龄用他精湛的演技给出了答案。他不仅能够突破外貌限制,还能将反派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本文将通过分析他在《人民的巨掌》和《家》两部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塑造,展现其深厚的表演功底。

相貌忠厚的演员,能不能够演反派呢?

有一位演员,用自己的演技,就证明了这一点。

他不仅能演反派,而且还能将反派演得惟妙惟肖。

这位演员,就是魏鹤龄。

说到魏鹤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演的哪个角色?

我想可能百分之八十的朋友,都会想到他在《祝福》中所扮演的贺老六。

他凭借高超的演技,将贺老六这个角色,塑造得神形兼备。他完美地将自身与角色融合到了一起。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句质朴的台词,都那么准确到位。

魏鹤龄似乎很适合扮演像贺老六这样心地醇厚、老实巴交的人物形象。

而在他的从影经历中,他演得最多的,也的确就是这类角色,像《马路天使》中的老王、《乌鸦与麻雀》中的孔有文、《我这一辈子》中的赵老警等,无不如此。

我觉得,这与他的外形和气质,有很大关系。

他长了一张面相忠厚的脸,给人的感觉温润敦厚。而他的气质又朴实浑厚。所以他演起老实本分的青年,寡言少语的农民,宅心仁厚的老人来,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但像魏鹤龄这样的演员,就不能演反派吗?

事实证明,演技高超的演员,无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做到演啥像啥。

在魏鹤龄的演艺生涯中,也曾演过好几个反派角色。

可能有的影迷会不信,魏鹤龄长了一张任劳任怨的忠厚脸,他怎么会演反派呢?而且就算他演了,也不太会像吧?

那么大家就想错了。

我们细扒他的演技,就会发现,他的表演,与那些“反派专业户”们的演技相比,也丝毫不差。我甚至觉得,他所扮演的反派,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隐藏在角色骨子里的坏。

如果大家不信,不如跟随雅清一起,来看看他在两部电影中,所扮演的两个反派形象。

一个是1950年,他在《人民的巨掌》中所扮演的潜伏特务张荣。

为了与他之前扮演的正面角色进行区分,他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就下足了功夫,在人物的左脸颊,突兀地化出了一道极深的刀疤,使他原本很憨厚的“好人脸”,无端多出几分凶相。

而魏鹤龄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更加出神入化。他的表演,好就好在“以假乱真”。

张荣这个角色并不好演,因为他有“双重身份”。演员在两种身份之间不断转换,如果分寸掌握不当,就会显得悬浮和虚假。

但魏鹤龄却处理得很好。

一方面,他以“好人”面孔出现时,他的动作都会显得略微夸张和做作。一般只有虚张声势和逢场作戏的人,才会如此刻意而为之。而魏鹤龄,显然就是想让观众看出其中的“假”。

比如张荣从狱中出来后回到家,老母亲和妹妹都急切地关心他的状况,张荣为了隐藏身份,自然不会说出实话。各位看魏鹤龄这时的表演,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是激动的,但骨碌乱转的眼珠,却显示了他的心虚。当妹妹杏华告诉他有人来调查过他时,他的眼神不由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被他以“这就是地下工作”为由,给搪塞过去。

而他以“张荣”本面目出现时,眼神便会本能地变得凶狠起来,动作也不由自主地变得粗鄙,一些流氓习气和行为也会显露无疑。

而他做这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就表示张荣的本性,本该如此。

各位看他和昔日的爪牙李福生再次相遇的那场戏。张荣已经知道李福生的“叛变”行为,所以为了不牵扯到自己,他刻意与李福生保持着距离。原本很熟悉的一个人,这时变得异常冷淡。见李福生“狗皮膏药”似的粘着自己,他更加厌烦。但最终见摆脱不掉,于是只好虚与委蛇。

可是当李福生试探性地对张荣说“老张,你有一样没有坦白”时,张荣一下变得凶相毕露。只见他将李福生逼进一个没人的巷子里,捉住李福生的衣领,恶狠狠地威胁道:“只要你说出什么连累我的话,我就……”冰冷的话语,令李福生不寒而栗。

在这场戏里,扮演李福生的傅伯棠的表演,也演得活灵活现,并且层次分明。

如果说《人民的巨掌》中的张荣,是魏鹤龄大胆拓宽戏路的一次艺术实践的话,那么在上影厂群星荟萃的老电影《家》中,他简直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家》是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巴金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汇聚了上影厂众多优秀电影明星,如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黄宗英等,魏鹤龄也是其中之一。

而就在这之前的同一年,魏鹤龄才刚刚在电影《祝福》中,成功塑造了贺老六这个他演艺生涯中熠熠闪光的银幕形象。他朴实内敛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可是在紧接着拍摄的《家》这部电影中,他却再一次放弃了自己所擅长的戏路,演绎起了高老太爷这个反派角色。

这一次,他也再一次呈现了炉火纯青的演技。

首先,他对高老太爷这个角色,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于高老太爷性格的形成,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并没有通过脸谱化的模式,直接演绎高老太爷的专横跋扈和冷酷无情。而是让每个表情的运用,每句话语气的转换,都有出处。也正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才使得他所扮演的高老太爷,更加真实可信。

影片中,魏鹤龄戏份不多,但每一场戏,都令人记忆犹新。

影片一开始,是高老太爷替觉新抽签决定孙媳妇的人选。魏鹤龄仅用一个毫不犹豫拿签的动作,便将高老太爷这个封建大家长那说一不二的派头,给呈现了出来。

而在“斥责觉慧”这场重场戏里,魏鹤龄的表演节奏准确极了。他所扮演的高老太爷,先是坐在太师椅上,一边抽大烟一边训斥觉慧,态度威严,嗓音洪亮,中气十足,但火气明显有所收敛。

可是当觉慧反抗说“我们又没有错”时,高老太爷一下就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他怒不可遏,“啪”一下将手中的烟枪给拍在桌子上,“腾”一声站起身来,呵斥道:“放肆!这个家是我的,我是一家之主,这一大家子人,谁敢不听我的话?”语气、神态、手势和方步,无不到位。

从魏鹤龄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老太爷虽然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但他也有他的局限性。他和反动的冯乐山有着很大区别。他之所以训斥觉慧,更多的,是出于一个长辈对儿孙的忧虑,而并非真的与觉慧势不两立。所以在这场戏里,魏鹤龄对表演分寸感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另一场重场戏“临终发善”中,魏鹤龄又向许多演员示范了,什么样的表演,才叫“层次分明”。

高家的老四和老五,两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在高老太爷病入膏肓之际,趁机发难。高老太爷躺在病床上,眼看着不孝子孙露出贪婪的面目,愈发急火攻心。不断叫骂着“败类”!这时我们从魏鹤龄的表演中,可以感受到垂死之人的衰弱,高老太爷美梦的破灭,以及对儿孙的彻底失望。

这时他高呼“来人呐!”结果没想到过来的,竟然是一直跟他“对着干”的觉慧。高老太爷静静地望着觉慧,好像第一次这么认真地打量这个清俊的孩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对自己的怀疑,还有些许的不甘,但更多,却是长辈发自内心的慈爱,以及情不自禁的欣赏。

魏鹤龄用高超的演技,和对角色内心准确的把握,将高老太爷人性中“善”的一面,给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但高老太爷要强了一辈子,就算在临终前的这一刻,他也依然不肯认输。他试图动用“亲情”的力量,来“感化”觉慧。试图用慈祥的笑容、温和的态度,来“说服”觉慧,成为另一个“高老太爷”。可惜他最终只能带着遗憾闭上双眼。

魏鹤龄通过深沉内敛的表演,塑造了一个鲜活饱满的高老太爷的形象。他向我们展示了高老太爷性格中的自私、冷血、狠毒、昏庸、看重亲情等各个层面。我觉得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是完整的高老太爷。

其实对于一名真正的好演员来说,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他们眼中,无论是正面形象也好,还是反派角色也罢,首先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也只有演好了“人”,才能将角色立于银幕之上。

所以我们看到魏鹤龄在《人民的巨掌》和《家》中的表演,都那么自然、质朴、接地气。他们并没有直接去表现张荣和高老太爷的“坏”,而是用细腻的呈现,让观众看清角色“坏”的原因,和“恶”的出处。这样“有里有面”的表演,显然才更加高级和耐人寻味。

这之后,魏鹤龄在银幕上,仍以塑造憨厚朴实的老工人、老农民形象为主,如《探亲记》中的田老耕、《摩雅傣》中的波依汉、《燎原》中的易老倌、《飞刀华》中的李中义等,每一个都那么神形兼备,人各有貌。

只是时间进入70年代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在银幕上扮演过任何角色。这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他步入晚年之后,曾四处求人想拍戏,还专门到照相馆拍了一组表情照,发给各剧组的导演,却大多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1975年,著名演员于蓝改行做导演,执导第一部电影《萨里玛珂》时,就想请魏鹤龄在其中出演一个角色。只可惜当时魏鹤龄的身体已经很糟糕了,难以适应青海等外景地的高原环境,所以只能作罢。

1979年10月2日,魏鹤龄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72岁。

据说,他在临终前,还有在女儿的帮扶下,写下四个字:我是演员。

我觉得,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

有影迷说,真的很吃惊像魏鹤龄这样的演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实巴交,却没想到,他却能将《家》中的高老太爷塑造得那么有血有肉。足见他功力之深厚。足见他无愧于“演员”这两个字。不服都不行。

后来,我国影视界又层出不穷地诞生过许多性格演员,但戏路像魏鹤龄这么宽的巨匠,却少之又少。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现在的明星,大多喜欢走“捷径”,甘心成为“快餐文化”的一部分。而没营养、没价值的表演,除了让人看个新鲜之外,又有谁能记得住呢?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魏鹤龄这位演员呢?是否对他的演技赞赏有加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