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西安齐发力,校园食品安全再升级
沈阳西安齐发力,校园食品安全再升级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期,沈阳和西安两地分别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沈阳:建立校餐管理机制,实现全流程监管
沈阳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督导检查,从食材采购到加工制作,从餐具消毒到食品留样,全方位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同时,规范学校食堂管理,严格落实陪餐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为提升校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市人大代表、沈阳国字菜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妍建议,沈阳市教育局应建立校餐管理机制。具体包括:
- 成立由市教育局资深管理人员、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门管理部门,确保多方利益平衡参与。
- 建立统一的集采供应平台,加强食材采购和验收制度管理,主要原材料实行公开采购,严格实施食品卫生检验和食品原料验收制度。
-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信息平台公开学生食谱、食材来源等信息,并开通意见反馈渠道,与家长正面沟通解决学生用餐问题。
- 加强人员管理及必要监控,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实施细则》,规范食堂从业人员的操作流程,提升学生用餐的质量和水平。
西安:全覆盖监管,打造“透明厨房”
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指导,将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作为关键着力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全面压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校(园)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的三级管理组织体系,承包经营的学校食堂100%配备食品安全“双总监”。
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100%,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和HACCP或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率均达100%。通过平台自动巡检和统计分析,逐步推动AI违规抓拍与行为分析常态运用,实现全过程监管。
实施“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推动全市学校食堂全覆盖实施食品安全“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
建立风险会商机制:联合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建立风险会商、联合检查、问题共治联动机制,通过双周调度、季度点评等形式,集中调度工作进展,共同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家长参与,共筑安全防线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提出,学校每学期应面向师生和家长分别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及满意度测评,对供餐质量、价格、卫生、服务态度等进行全面评价,并将意见及整改情况向师生和家长反馈。
同时,学校应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确保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招标采购、陪餐用餐、质量评价、安全检查、收支公开等重大事项监督。
对比分析:各展风采,共同守护
沈阳和西安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趋势。
- 沈阳更侧重于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建立专门管理部门和统一集采平台,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
- 西安则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全覆盖管理模式上走在前列,实现了全过程、无死角的监管。
两地的举措都与教育部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家长参与、社会共治的管理理念。这些创新做法不仅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水平,也增强了家长的信任度,为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沈阳和西安的实践表明,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可以有效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师生营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