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桂林平乐八景:千年古韵,诗画江山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0: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桂林平乐八景:千年古韵,诗画江山

在广西桂林的秀美山水间,隐匿着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古城——平乐。它承载着1700多年的文化积淀,拥有八处独特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平乐八景,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与风情。

历史渊源

平乐,自三国吴甘露元年建县以来,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上溯茶江可通湖南,沿漓江可达桂林,下至广东出海外。悠久的历史给平乐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北宋名臣梅挚、理学大家邹浩等人谪居平乐期间,他们兴办书院,讲学明道,使得平乐教化日兴,崇文好学之风大盛,“书声琅琅,弦歌四起”,科名兴盛,人才辈出。

乾隆嘉庆间,平乐的一些文人士子在安定而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寻幽访胜,诗酒应酬,附丽山川,吟咏风物,于是便留下了许多吟唱昭州美景的诗文。据方志记载,平乐“八景”文化于明代已然存在,其平乐“八景”是“昭山点翠”、“乐水拖蓝”、“桂岭樵归”、“荔江渔唱”、“仙岩灵雨”、“盘涧清风”、“凤岫晴寒”、“龙池春暖”八处景观,为平乐地域特色的典型呈现。此八景名称由四字短语构成,每两个字表示一个含义,前两字是地点,后二字为景观,两两并列,组成一个动态的综合景象。


图:平乐县城茶江 陶彩忠 摄

据《平乐县志》载,康熙年间,曾任平乐知县、主持编修了康熙五十五年《平乐县志》的黄大成就有过题为“盘涧清风”的诗:“吴歌在何许,清风满高树,过此戒鸣驺,恐有幽人住。”康熙年间,官至清通政使司左通政的平乐籍进士袁景星(字密山,号休庵,康熙三年甲辰(1664)进士)也曾赋诗盛赞“仙岩灵雨”,诗云:“萝径藏仙人迹,丹炉火尚红,洞深人不到,只许白云通。”这应该说是平乐古“八景”诗的雏形,但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也只是初步形成了平乐“八景”的概念,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完整反映平乐美景全貌的“八景”诗歌文化。

直到首次为平乐全“八景”赋诗的梁卓英的《平乐八景诗》的出现,为平乐铸造了一座里程碑式的文学和历史的丰碑。

梁卓英与平乐

梁卓英(生卒年不详),号爱莲,祖籍原为广东(据广东高明市档案局史料载,梁卓英祖居高明市三洲街道下尼教村),其父大约于嘉庆年间将户籍迁入平乐。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梁卓英与弟弟梁异英同赴广西乡试,梁卓英中辛卯恩科举人。在中举的第二年,梁卓英参加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会试取贡士,殿试登三甲第61名进士。并以新科进士身份觐见道光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分至吏部学习,不久即授吏部主事(正六品)。

清实录之《道光朝实录》载:在道光十七年的一次乡会试中,出现“满洲官卷红号错乱不符”,时任刑部尚书的成格(满洲正黄旗人)当即上奏弹劾,道光帝异常震怒,降旨内阁交监临(负责考场检查,通常由尚书级别官员任)及内场监试御史彻查,尽管是因主管官员失职,但他们官官相护,结果是“据该监临等查明实系弥封官(负责试卷密封的官员)错误”。将所有过失一股脑推到任弥封官的梁卓英、车瀛(汉族官员,时任刑部主事)等人身上,梁卓英、车瀛即被“交吏部、都察院照例议处”。幸得正直的汉族官员为他们奔走求情,最终梁卓英等人才免遭处分。


图:美丽长滩/qinjm

由于梁卓英为官清廉自持,不擅巴结上司,再加之生性酷爱读书,以诗自娱,其一生仕途不得意。考证相关资料,梁卓英的宦途大致如下:中进士后进吏部,继而授吏部主事,历数十年的宦海浮沉,最后也只是外放云南盐课司提举(从五品),不久,即称病回故里。

退居故里的“爱莲先生”一面遍访家乡古迹,饱览平乐美景,即兴赋诗,一面不辞受托,督导故乡才人,料理文行正序,振兴书院,启迪民智,一时间,平乐崇文好学之风大盛。梁卓英才华横溢,工书画,又擅写诗,其诗清新自然,著有《梅花屋诗》《耐轩诗文集》《集句诗》等诗集,惜已散佚。仅民国29年《平乐县志》之《艺文志》录有七首。梁卓英之诗作,以题咏平乐山水风光的《平乐八景诗》流传最广。


图:印山亭浮桥/熊伟光

据史料考证,平乐“八景”文化始于宋代,至明代已然形成,平乐“八景”分别为——“昭山点翠” “乐水拖蓝” “桂岭樵归”“荔江渔唱” “仙岩灵雨” “盘涧清风” “凤岫晴寒” “龙池春暖”八处景致。其名称前两字是地点,后二字为景观,两两并列,组成一个动态的综合景象,八景之命名不仅有表征的描述,于内涵当中也包孕了很丰富的文化底蕴。

梁卓英喜好诗文,还在青年时代,他就对平乐的山水怀有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平乐的青山秀水、风景民风习俗几乎都有他的题咏。道光十一年,梁卓英中举后邀诸好友结伴畅游平乐,他们一路即兴吟咏,诗文酬唱,意气风发的梁卓英为平乐“八景”一一赋诗。

《平乐八景诗》

昭山点翠

一印涵江对驿亭,好山如黛挂窗棂。
雨滋春水堤边绿,露濯秋菰眼界青。
佛刹尚存三古月,人家遥隔半池星。
涂丹拾翠谁同志,自耸吟肩陟杳冥。

乐水拖蓝

一水湾环绕郡流,罡风吹遍海天秋。
波澄蚁绿诸峰静,浪蹙鸦黄两岸收。
草色自迷行客路,花光编引打鱼舟。
笑予濯足缘何事,也学披蓑试饮牛。

桂岭樵归

始困何须问买臣,良妻贵后尚樵薪。
那堪落拓怀前事,正合劳谦寄此身。
采入虞衡原有志,来归道路讵无因。
烂柯岭畔回头望,丛桂凋零病煞人。


图:滴水庵古驿道中的桂岭桥 陶彩忠 摄

荔江渔唱

名胜方将拟荔波,听从别浦和渔歌。
纵无绝唱酬高韵,或有闲情辨醉哦。
老去归期犹未定,近来生计果如何。
漓江旧日清冷水,汛滥而今浊几多。

仙岩灵雨

夜骑健马快如龙,喜雨随车慰老农。
旱魃十年偏九遇,仙灵八属且重逢。
傅岩版筑开神运,卫国倌人祭秩宗。
洗靥石盆今在否,尚凡推倒遏群凶。


图:阳安圣山的“仙岩灵雨” 陶彩忠 摄

盘涧清风

云藏谷口久传名,落落高风满太清。
豹隐南山留本色,鹏搏北海避虚声。
孤踪更续罗浮梦,两袖层经月旦评。
独有伊人印最忆,妻梅子鹤总忘情。

凤岫晴寒

迁乔得地胜骖鸾,选择兹山养羽翰。
千仞德辉酬众望,九苞文采耐人看。
晴光漫说春宜暖,岚翠悬知夏亦寒。
未到蓬莱难驻足,寄身先在白云端。

龙池春暖

清绝龙池半亩开,昭州风景似天台。
春归胜迹云常到,律转阳和雨正来。
破壁尚惭终蛰伏,腾空何事更徘徊。
百年三万六千日,遥见漓江水一杯。


图:平乐中山府文庙靖状元桥的泮池

在诗中,梁卓英逐一对平乐“八景”进行“泼墨”,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八景”特点,精心构思,细致雕琢,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和恰当的典故,或描绘风光、或缅怀历史,或寄托对故乡未来憧憬……充分地展现了平乐“八景”全貌魅力,让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心驰而神往。

梁卓英题咏的《平乐八景诗》最早为民国二十九年的《平乐县志》所收录,成为题咏平乐“全八景”诗收录于方志的第一位平乐进士。梁卓英的《平乐八景诗》为平乐的文学和历史铸造了一座里程式丰碑。


图:榕津古镇新苗/闲逛

“平乐八景”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与人文历史的厚重底蕴。让我们一同走进“平乐八景”的怀抱,品味平乐这片土地的千年古韵与诗画江山吧!

信息来源:平乐发布 大昭州 桂林平乐文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