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罗翔,走下神坛?
"圣人"罗翔,走下神坛?
罗翔,这位曾经以"法外狂徒张三"走红网络的刑法学教授,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从B站的普法网红到舆论漩涡的中心,罗翔的转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回顾罗翔的成名之路,分析其面临的争议,并探讨公众人物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罗翔的成名之路
罗翔的成名之路始于他在法律考试辅导机构"厚大法考"讲课时的系列视频。这些视频中,罗翔通过讲述大量奇葩、狗血而又耸人听闻的犯罪案例,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其中最为知名的"粪坑案",不仅展示了罗翔独特的教学风格,也让"法外狂徒张三"成为了网络热梗。
罗翔讲"粪坑案"
罗翔的走红路径与谭乔有些相似:在走红前,二者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模本,供用户进一步鬼畜、二创。罗翔的"法外狂徒张三"梗,更是被用户改编成各种鬼畜视频和音乐作品,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2020年3月,罗翔正式入驻B站,仅用两天时间就吸引了百万粉丝,半年内粉丝突破千万。在入站的首支视频中,他对着镜头说:"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对刑法的学习,培育真正的法治的理念,成为法治之光。"屏幕上齐刷刷地刷过"老师好"的弹幕。
争议与挑战
成为网红可能不在罗翔的计划内,但他的个人标签中确实增加了"网红学者"一项。此后的罗翔延续着诙谐普法的形式讲判例、评论社会事件,输出自己的道德哲学,也登上脱口秀舞台,成为汽车品牌沃尔沃的代言。
不过,当红人话语影响力陡然增大,在公共空间发表意见也随之具备了风险。裹挟罗翔的不仅是赞誉,还有争议。
罗翔面临的首次较大争议发生在他成名的2020年。9月,罗翔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读书笔记,因时间节点恰好撞上抗疫表彰大会,这条微博立刻令他陷入口诛笔伐境地。事后,虽然罗翔解释自己并未关注新闻,只是发表读书感悟,但汹涌的舆论当前,这一事件最终以罗翔退出微博落下帷幕。
另一争议则源于2023年年初的一场网络论战,"该不该消除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罗翔发布了一支视频《当我们讨论罪责自负,我们在关注什么》,支持"罪责自负",认为不应该因为父母犯罪就对子女的就业进行限制,当日,罗翔再次喜提热搜。反对者们拿出曲婉婷的案例,指责罗翔已"沦为公知"。
而就在今年9月的"爱新觉·罗"争议前,罗翔还因学术偶像德肖维茨卷入萝莉岛事件被拉下水,惯常进行社会事件评论的他并未对此发声,被部分用户质疑"双标"。类似的争议甚至在知乎拥有一套"合订本"。
从"普法网红"到"公众人物"
从"法外狂徒张三"到当下坐拥超3000万粉丝的@罗翔说刑法,罗翔陷入争议、"走下神坛"几乎是必然的。一方面,罗翔走红的核心都是其诙谐生动的普法,其间夹杂着热梗的助推以及公众对高知群体的赋魅。而其在后续更新中,不少内容其实跳出了普法的范畴,转而开始讲历史、谈哲学——这一内容方向的变动并不难理解,毕竟刑法哲学也是罗翔主攻的研究领域之一。
但对内容创作者来说,跳出专业领域的行为还是十分冒险的。一来是观众的兴趣度,从播放量来看,罗翔主页中读书感悟、道德哲学或是偏生活类视频相比法律类要大打折扣;二来互联网上,人们对高知群体犯错的容忍率相对是较低的,对公众人物来说,表达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另一方面,当罗翔逐渐被流量裹挟着推上神坛,其身份也逐渐精英化、权威化。虽然罗翔本人已经足够努力"接地气",但对社会事件的评论让他从学者身份向意见领袖迈进,而当下的大众文化正是解构精英、反权威的,这也导致其一旦与大众风向相悖,或是某些言论经不起审视,便有翻车的风险。
面对流量,罗翔表现得足够诚惶诚恐,在拿下2020年度B站最高人气UP主奖时,他发表感言:"我时常问我自己,你那些自我感动和感动他人的言语,是不是只是一场表演,是不是巧于辞令和自我欺骗。"在一段对谈中,罗翔强调:"人做的偶像,是不可能承受你对无限完美的投射的。"
结语
对于网络红人,大众总是反复重复着"赋魅""祛魅"的流程,罗翔当然也不是例外。事实上,争议总是难以避免。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的众多高知红人中,争议也并非仅仅指向了罗翔,而是会指向更加大众化的红人。
比如,在罗翔之前走红的@戴建业老师,因魔性讲解古诗词备受网友喜爱,在抖音、B站积累了上百万粉丝,并开设了付费课程《戴建业古典文学课》。同样,戴建业也曾因频繁接讲座、著书被人质疑,也有着诸多争议十足的言论。
宽泛地讲,董宇辉也是互联网上的知识类红人,就在不久前,董宇辉在"文化"上也遭遇了连续翻车,先是与李娟对谈效果不佳,继而又在一次讲解居里夫人的直播中错漏百出——在他"文化人"的人设被反复加深后,这样的错误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审视。
2020年罗翔爆火之时,大学教授走进内容平台是一件时髦的事,观众的新鲜感足,平台也恰需要引入学术权威为其知识领域背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罗翔都是B站完美的知识区代言人,甚至某种程度上筑牢了B站的知识内容护城河。而在罗翔"打样"后,抖快争抢学术博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不少高知群体陆续走入短视频领域。
彼时摆在高知群体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内容符合平台用户的观看习惯,如何让自己年轻化、娱乐化,能做到这些的创作者很多都飞速成长为粉丝体量百万、千万的红人,比如罗翔、无穷小亮、戴建业老师等等。
但显然,在当下的"祛魅"时代,想要再造一个"罗翔",已经没那么容易了。而已然走红的"罗翔们",也注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遭到更多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