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晨读的方法和技巧,语文晨读手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晨读的方法和技巧,语文晨读手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haoxue360.com/newshow/53590.html

晨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让晨读更有效?本文从丰富晨读内容、创新阅读形式、建立读书氛围等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晨读方法策略

晨读是一项富有诗意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利用的时间,怎样提高晨读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小学语文晨读方法策略,供大家参考。

1、走出教材圈子,丰富晨读内容。

以往的晨读是作为主科教学的附加时间而存在的,只为主科教学服务,语文教材是晨读的主要对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出色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出色诗文,并且为小学阶段推荐了古诗文75篇,这是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要求。

而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学生除了从语文课本上学习相关课文外,很少接触并学习其他语文知识,课标所要求出色诗文的背诵根本就没有落到实处,就更不说谈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了。我们要把晨读课上得丰富多彩,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内容要从语文教材中走出来,要丰富起来。

唐诗宋词元曲、名家散文、国学经典、儿童读物……都是很好的晨读作品,这些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开阔学生眼界,带给学生新鲜感,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这些作品,自然也会读得十分用心了。

当然,晨读时间有限,教师在晨读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短小一些,易于学生消化吸收,在内容的安排上要有阶段性,目标性,能达到增强语感、丰富课外知识的目的。

2、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单一枯燥的阅读形式不仅让学生容易感到疲乏,而且难以激发学生晨读的兴趣,约束了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抒发和表达。所以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除齐读、自由读、领读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读、分角色读、边表演边读、诵读、比赛读、探究性地读等,每一种读法,都会具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形式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 自由读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尽量由师生示范读和领读为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读物,让低年级学生在拼读拼音的基础上比赛读、诵读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和能力,这时领读可适当少一些,多一些朗读或讲演形式的比赛,或者是朗读内容的探究学习成果展示等。

总之,在阅读形式上切忌千篇一律,让学生失去了朗读的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3、师生共读互动,建立读书的氛围。

阅读不是学生的专利,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律行为。教师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至少有三大好处: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我们常说现在的教师除了看看教参、教材外就不看书了,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一大局限。与学生一起走进阅读活动当中,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二、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教,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读书的态度和感受,带动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当中来。

三、规范晨读纪律。学生晨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跟老师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为什么不可以在班上半数学生到校之时赶到学校管理晨读呢?这是教师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身修养的体现。

师生共读,可以是教师范读 ,也可以与学生对读,或者是与学生比赛读……只要教师参与到了晨读活动中来,读书声一定会在校园中响起来的。

关于小学语文晨读方法策略一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影响晨读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态度的重要条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只有对晨读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晨读。激发晨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熏陶激发晨读的兴趣

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进行文化熏陶,特别是对学习方面的文化熏陶。可以在学校的橱窗、教室的走廊、室内的墙壁张贴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或者一些有哲理性的语句。例如: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李苦禅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接受这些文化氛围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对晨读产生兴趣。

2、用成就感激发晨读的兴趣

成就感,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做法和去得的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时产生的一种满足或兴奋的心理。这种兴奋可以增强自信心,产生一股抑制不住的再奋斗的动力。要善于发现晨读的优点,从中享受到取得成绩的满足和兴奋,从而对晨读产生兴趣,提高自己晨读的自觉性。

二、有效训练,不拘形式

晨读的主要形式是诵读,但是单一的诵读的形式很容易产生厌读的心理,可充分发挥不同诵读形式的作用,变“单调诵读”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诵读”,求实创新,以期使晨读效率最优化。具体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教师读。教师可以引读、导读、领读、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明确如何正确处理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读的错误,提高读的准确性。

个人读。指的是学生根据具体的诵读材料,自己采用大声朗读、默读等形式来读。这一形式相对灵活,学生自己也可以反复诵读规定的材料,以巩固诵读的成果。

小组读。就是说在班级内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本小组的晨读工作,帮助和带动组内其他同学共同晨读。组内同学要相互鼓励,相互监督。通过这一形式晨读,不但可以提高晨读的实际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晨读的积极性。

此外,根据具体的晨读材料,还可以采用全班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丰富晨读内容,活跃晨读气氛。

三、及时检查,巩固提升

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其中当然包括必要的检查测试。因此,对学生进行晨读指导和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及时检查晨读的效果。可以采用出题目、指名诵读等形式检查,检查要以鼓励为主,并根据检查情况适时对学生提出建议或者改进措施,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巩固所诵读的材料,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晨读方法策略二

(一)设置层级化晨读目标,体现因材施教

晨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层级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使每名学生都在晨读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在晨读目标的设置上,可以设置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理想目标。基本目标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可以轻易实现的目标,理想目标是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在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好基础目标和理想目标,使他们在基础目标——理想目标——新的基础目标——新的理想目标的循环过程中,自觉融入到晨读中、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每个人的基础目标和理想目标可以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丰富晨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齐读、领读、自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竞读、情境再现等多种形式来组织晨读。

领读,适用于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时,通过领读可以纠正学生在语音语调、断句等方面的问题;
齐读,可以体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齐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读,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就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进行品读;
竞读,可以通过开火车、随机点读等形式,激起学生朗读的乐趣和斗志,提高晨读效率;情景再现,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三)选择多样的晨读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多样晨读内容的选择,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可以把每次晨读的前十分钟作为课外知识的拓展时间,通过新闻播报、名言警句荟萃、精彩片段赏析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加强对晨读效果的测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晨读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背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指标对学生晨读效果进行测评,使学生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工具。

关于小学语文晨读方法策略三

一、整体把握目标,制定晨读计划

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师应制定本班本学期的晨读计划,对晨读的内容、要求、形式、检查等作全局性安排。教师在熟悉全册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本学期需要识记、熟读、背诵的相关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安排的要求,合理安排好晨读内容。制定好晨读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向学生公布。

二、丰富晨读形式,拓展晨读内容

学生晨读读不起劲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式单一,大多数为放任自流的朗读和背诵。这样形式下,学生的晨读热情不易保持。如果对晨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度丰富与拓展,将大大鼓舞学生的晨读劲头。

一是丰富晨读形式,在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把演讲、讲故事、读报等形式适时引入晨读课堂,对要求完成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并熟读、背诵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二是拓展晨读内容,在教科书上明确要求熟读、背诵的名人名言、熟语、优美的段落、篇章之外,教师可以围绕主题适度拓展一些内容:1、与语文相关的资料(语文常识、故事、笑话,成语故事等);2、与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学习方法、心理咨询辅导、卫生常识等);3、小学生应适当了解的一些国家大事(方针政策、重大事件、活动等)。

三、师生共读互动,激发晨读兴趣

晨读中,很少见到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背诵,教师更多的是坐在讲台上看看书报,改改作业或者是做些杂活,偶尔下去转两圈或是检查几个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中没有来自教师的声音,总觉得不够和谐,好像少了点什么。

教师积极参与晨读,既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倍感亲切,觉得教师是“自己人”,赢得更多的尊重,提高自身的威信,又可以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一步熟悉教材,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师生共读互动中,教师可与学生一道朗读优美的文章,背诵精彩的段落;与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撰写书评,向学生推荐好书;与学生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发表看法甚至争辩。这些措施必将调动学生参与晨读,激发学生的晨读兴趣,提高晨读效率。

四、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晨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学生把晨读作为一种习惯后,将会受益终身。晨读中大多数时间应用于读,教师不应指导过多,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晨读。要解决学生晨读时间里无所事事,教师则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先扶后放,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根据要求自主确定晨读目标的习惯。

晨读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晨读要求(计划中有),朗读、背诵、演讲等晨读时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速度、语调等;设立不同层次的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不同的起步层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晨读目标及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确定什么目标。

其次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晨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尽可能减少浪费划者不浪费晨读时间,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示范读(背)、比赛读(背)、检查读(背)、展示读(背)等形式的练习,安排专人负责等。

第三要定期小结评比,如两周一次,对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表现进行集体评议,提出意见,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提出表扬或奖励,并将其结果放入个人成长档案袋;对未完成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分析原因,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促其进步。

细节决定成败,晨读效率低下折射也的是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校的管理状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晨读效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扎实训练学生语感,必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