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间创造历史壮举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9: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间创造历史壮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翻越了数座雪山,穿过了茫茫草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

长征的开始与重要转折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启程,开始了那段充满艰辛与壮志的长征旅程。熟知党史的人们都铭记,遵义会议标志着党的历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红军的后续行动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巧妙地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接着,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红军战士们身临枪林弹雨而不惧,勇往直前,充分展现了他们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革命信念。

翻雪山:自然与意志的较量

红军长征途中,爬越的雪山主要是指四川省境内的岷山及其支脉,而草地则指的是四川省阿坝洲北部的松潘草地。这片区域位于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海拔高耸,环境极为恶劣,行进其间异常艰难。

雪山地区气候严酷,氧气稀薄,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草地地区则是一片广袤的沼泽,泥泞不堪,行走时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泥潭。然而,红军将士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壮举。

艰难的战略选择

那么,面对爬雪山过草地的巨大困难,红军为何还要选择这样的路线呢?以红一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为例,当时他们面临三条路的选择。其中,一条路在雪山以西,需穿越藏民密集区,但当时民族关系紧张,可能引发摩擦;另一条路在雪山以东,但容易受到川军的袭击和围堵。最终,他们选择了走雪山中间的路,尽管这条路偏僻且崎岖,但却能有效地避免上述潜在风险。

翻越雪山:红军的英勇壮举

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英勇地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五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红二方面军虽然进入雪山地区最晚,但他们翻越的雪山数量却是最多的,包括哈巴雪山(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扎拉亚卡山、海子山等二十余座。红四方面军则是最早踏入雪山草地的部队,他们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时间最长,翻越的雪山包括红桥山、夹金山等,累计次数超过20次。

翻越夹金山是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第一个大挑战。这座位于四川省宝兴县内的雪山,山势险峻,空气稀薄,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当队伍接近山顶时,突如其来的风雪和冰雹使得情况更加严峻。有的战士在反应不及的情况下跌落山崖,再也无法爬起。然而,剩余的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历经八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成功翻越了夹金山。

雪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寒冷、空气稀薄,伴随着雨雪交加和道路艰险。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为例,这座位于四川省西部的雪山,海拔高达4500米,常年积雪不化,空气稀薄至极,且无道路可循,人烟罕至。其天气变幻莫测,时而阴沉时而晴朗,时而细雨霏霏时而雪花纷飞,甚至冰雹和狂风也时有出现,因此被誉为“神山”。

当年翻越夹金山的红军将士们,在聂荣臻的回忆中,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上午时分,他们开始爬山,原始森林的奇特景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战士们干劲十足。然而,随着中午的来临,天气骤然变化,大雾弥漫后转为细雨,转瞬又变成了随风飘舞的雪花,红军战士们纷纷变成了“雪人”。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气温奇低,战士们不得不将所有能穿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以御寒。

再来看红2、红6军团所翻越的哈巴雪山,它坐落于横断山脉的南端,地貌奇特,沟壑峡谷纵横,这些都是金沙江和澜沧江激流冲刷的结果,使得地势异常陡峭。哈巴雪山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米,而主峰更是高达5500米以上。每当寒风吹来,山上的积雪便随风起舞,宛如一条玉龙在天空中盘旋。另一方面,红四方面军在向西进军甘孜的途中,也翻越了党岭山,这座山位于丹巴和道孚之间,是折多山的主峰,海拔约为5000米,上下山的距离大约有100公里。在翻越党岭山的过程中,红军队伍面临着饥饿、寒冷和疲惫的严峻挑战,无情的风雪更是加剧了他们的困难。红军长征期间,他们在雪山地区总共行走了约31天,行程达到了1350公里。

过草地:生存与信念的考验

进入草地前,红军在原东部边缘地带,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的环境中,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为了筹集足够的粮食,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青稞被脱壳后搓成麦粒,再经过碾磨和炒制,变成了干粮炒面;同时,马匹和牦牛也被宰杀,制成肉干以备不时之需。在藏民的引导下,他们还学会了辨认可食用的野菜。尽管如此,由于粮食短缺,每人最多只能携带810斤粮食,大多数红军战士仅能携带56斤,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在过草地时的困难。粮食的不足,使得许多红军战士在行军过程中因饥饿和寒冷而牺牲,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革命理想高于一切。为了达成出敌不意的战略目标,为了掌握北上的主动权,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草地,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然而,这一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们所面临的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长征初期,红军尚能依赖沿途群众的支援,但泸定桥之后,队伍进入了人烟稀少的大山地区,筹借粮食变得愈发困难。特别是过草地那段长达300多里的湿地沼泽地带,更是荒无人烟,地理自然条件对红军而言是空前的挑战。为了寻找食物,红军战士们成连成营地外出挖野菜、猎捕野兽。他们不仅要与饥饿作斗争,还要时刻提防敌人和当地反动武装的偷袭。有时,他们抬回来的并非食物,而是负伤的战友。

江拥辉同志曾回忆道:“在草地上,即便是获取一棵野菜,也往往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有时,我们从敌人身上只能搜到一些牛皮背包之类的东西。我们剪开这些背包,煮水烧烂后,再切成小块烘干,分发给大家。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却以幽默的方式将这些牛皮条称为‘肉类食品’,以此鼓舞士气。”

每当捕获到动物时,其皮毛也被当作珍贵的干粮。每顿饭都由炊事员们精心准备,尽管内容主要是各种野菜的糊糊,偶尔还会有些青稞面,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筹借粮食的过程异常艰辛,战士们的草鞋常常在奔波中磨破。夜晚,月光下,他们不得不编草鞋、补衣裳。尽管环境恶劣,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更加坚定。即使下雨,也依然有战士高声唱歌,鼓舞士气。

沿途的好心老乡们传授给部队辨认草地特征的方法,提醒他们草坑里的水有毒不可饮用。而面对饥饿,大家共同承受,互相谦让,尽可能地节省食物给年纪小的和伤病员们。有时,炊事员不小心掉落几粒米,都会引起大家的深切痛惜。

红军将士们高举胜利的红旗,唱着抗日的歌曲,勇往直前地进军广袤的草地。尽管面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的艰苦条件,但他们斗志昂扬,毫不退缩。最终,我们成功战胜了草地,同时也击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