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率居高不下,专家详解预防与应急要点
老年人跌倒率居高不下,专家详解预防与应急要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跌倒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统计,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掌握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老年人跌倒的危害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疾病和不良环境等多种风险因素,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事实上,老年跌倒并非单纯的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通过科学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老年人跌倒不同于成人与小孩,老年人跌倒后易发生髋部等骨折,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易致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肠蠕动变慢、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老年人预防跌倒和跌倒后的处理,极其重要!
跌倒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跌倒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 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年人
- 行动不便或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
- 视力或听力下降的老年人
- 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 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人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特别是从卧位、蹲位或坐位站立时,早晨起床时尤其要注意。患有眩晕症、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焦虑症等的老年人在用药后不要立即活动。
使用辅助工具:患有颈椎病、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活动时,最好有人陪伴或者使用合适的拐杖或助行器辅助。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活动时动作要慢,并随身携带糖块,以防低血糖导致跌倒。
避免危险环境:禁止去地面光滑的娱乐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特殊时段(如雨雪天气)不外出。
安全出行:上下公交车及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注意安全。
穿着适宜:穿松紧、长短合适的裤子,选择合适、合脚的鞋子,鞋口带有松紧带,尽量不用鞋带,避免鞋带松开时被绊倒,鞋底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橡胶底鞋。
改善居住环境:室内活动时保持地面干燥;洗浴间铺防滑垫;洗手间便器旁装扶手;走廊装辅助照明灯方便夜间如厕,走廊不要放置杂物,避免绊倒。
- 增强身体素质:多晒太阳,增加奶制品的摄入,还可以应用药物,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坚持锻炼,加强锻炼不仅能够强筋健体,还能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利于保持身体平衡,预防跌倒。
老年人跌倒后的自救方法
用手支撑地面,保护重要部位:当发生跌倒时,建议用手支撑地面,缓解跌倒的冲击力,保护头、胸、腹及重要部位的损伤,手腕部损伤处理远比其它要简单,更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立即呼救:原地大声呼救或用触手可及的物体敲击地面或物品,引起他人注意,必要时呼叫120。
不可贸然起身:不可贸然起身,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要感知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受伤,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若身体有明显疼痛,则不能自己起身,应躺在原地等待家人或医务人员的到来。
肢体活动良好,无外伤时跌倒后自救:可以尝试做“起身七部曲”:一弯腿、二侧身、三翻转、四撑手、五跪起、六靠近支撑物、七缓慢起身。
周围人如何正确处理
老年人跌倒后,不能贸然扶老人起身,立刻拨打120,做到两观察:一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二观察老人受伤情况。
- 如意识丧失或心跳呼吸骤停,不能扶起,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等抢救;
- 如有外伤流血或骨折,不要急着扶起,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止血、包扎;
- 如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 如有口角歪斜、抽搐等,不要着急扶起,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 如果老人神志清醒,能够陈述跌倒过程,无疼痛外伤及关节异常活动等情况时,可以协助缓慢起身,将其护送到安全的地方。
重要提示:老年人发生跌倒后,均应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排除潜在风险,制定后续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