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9: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诫人们,过分追逐名利,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过于积聚财富,也将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方可长久平安。

“知止”,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心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独特而可贵的价值取向,对于为人处世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大学》开篇第一句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一脉相承,时时事事都有体现。“知止”,即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这便是“定、静、安、虑、得”共同的逻辑起点。一个人若能在“止”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人生多半不会走偏、留憾。正如清人曾国藩所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然而,“知止”却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知止而行、于止中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知止,则日进无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