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珠海会同村:岭南文化的宝藏打卡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9: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珠海会同村:岭南文化的宝藏打卡地

珠海会同村,这座隐匿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作为珠海市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会同村不仅是一处旅游打卡地,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岭南文化教科书。

01

历史渊源:一个家族的传奇

会同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而得名。据《香山县志》记载,莫会同(号会同)“爱梨冈山水之胜景”,于“雍正壬子”(即1732年)出资“购得其地”,并带领同村的鲍、谭两姓乡人一起迁居于此。对于那些无力承担建房费用的乡亲,莫会同更是“罄其资助之”,这份高义之举让乡人们感念不已,因此将村庄命名为“会同”。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开放洋务后,会同村民纷纷赴港澳、海外谋生。从1870年到1931年,会同村人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相继为英国在香港的最大商业机构太古洋行担当买办,前后长达61年。他们为太古洋行的船运业、制糖业、船舶工业、保险业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积聚了财富,同时也将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乡门,造就了一支懂得西方经营之道的管理队伍,并由此而在香港、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02

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岭南风情

走进会同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岭南民居。38座传统广府民居错落有致,灰瓦、青砖、飞檐,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莫氏大宅、缉庐和栖霞仙馆。莫氏大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坐东向西,广三路平面布局,由四个院落和左右两个冷巷组成;中路面阔三间,两进夹一天井;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有灰塑、彩画和木雕装饰,保存现状基本完好。

村内的建筑布局别具匠心,采用“三街八巷”的棋盘式格局。“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交错成棋盘式格局。这种布局不仅美观,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03

碉楼与祠堂:历史的见证者

“风起”“云飞”两座碉楼是会同村的标志性建筑,南北呼应,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南碉楼高两层,上塑“风起”二字;北碉楼呈长方形,四层高,正面“云飞”灰塑,碉楼上镶嵌三面报时铁钟。这两座碉楼不仅是村民护村、御敌的工具,更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典范。

三大祠堂——会同调梅祠、会同祠、莫氏大宗祠一字排开,均为硬山顶、青砖墙,飞檐斗拱,砖雕、梁面图案栩栩如生。这些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村民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

04

文旅新篇:古村落的新生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对会同村进行保护性开发,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调梅祠活化成会同电影小馆,会同祠改造为阅潮书店,莫氏大宗祠成为会同村史馆。这些改造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原貌,更赋予了它们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

随着文旅新亮点的打造,会同村已成为融合文、商、旅、产的国风主题旅游村落,先后获得“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称号。如今的会同村,不仅是一处旅游打卡地,更是一张展示岭南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珠海会同村,这座历经近300年沧桑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文旅活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品味到一份宁静的美好时光。不妨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