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之战
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之战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苏联红军对德国首都柏林发起最后的总攻。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纳粹德国的命运最终走向终结。本文将详细回顾这场战役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柏林战役的背景
希特勒的独裁帝国濒临崩溃。从1944年开始,纳粹德国的失败已经无法避免,诺曼底登陆打开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并且歼灭了德军最后一支强大的装甲集群。苏军同期发起了“巴格拉季昂攻势”,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全军覆没,波罗的海三国失守,截止到攻势结束,苏军一直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距离柏林只有百余公里;在1945年春天,苏军攻陷华沙并继续向前推进,距离柏林已经不足70公里,在南部也于4月13日夺取了维也纳。德军虽然在一系列的反击中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对整体局势已经无力回天。
1944年在东线作战的德军黑豹坦克
苏军从1945年3月就开始准备进攻柏林,陆续扫清包括要塞城市屈斯特林在内的诸多德军城市据点,打通道路的同时也在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在德国本土南部,德军最后一次解围布雷斯劳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虽然能够取得劳班战役这样的战术胜利,但是这已经是德军在1945年的极限了。
1945年4月9日,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向苏军投降。随后,苏军得以将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调动到柏林前线,并且配合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更南边由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同做好了向柏林发起进攻的最后准备。这三支苏联方面军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打击力量,总计拥有250万名士兵、近7000辆坦克和装甲车、45000门身管火炮和火箭炮,他们还得到了7500架各型飞机组成的强大航空兵团的支援。他们对于接下来对柏林的进攻充满信心。
势在必得的苏军集结了庞大的兵力
德军也为了自己保卫首都的最后一战拼尽了全力,尽管物资、兵员严重不足,西线还在鲁尔地区和英美盟军持续作战,德军仍然为保卫柏林集结了一百万士兵,1500辆坦克和突击炮、9000门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并竭尽全力的拼凑了2000多架各型战机。但是,这一组数据之中充满了水分,由老弱病残拼凑而成的“人民冲锋队”难堪重任,他们装备低劣且士气低迷,很明显,德军自己对于这些老弱残兵,几乎不抱有什么期望,从未将他们放在第一线上。真正被寄予厚望的,仍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步兵师和装甲师,这些部队尽管也在承受着建制不整且重装备不足的折磨,但是士气高昂且作战经验丰富。不过油料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严重限制装甲部队和空军的发挥。
比起让人感到绝望的兵力、兵器的情况,两支承担着守卫柏林的重任的德军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还是多少让人心里面有些信心的。3月20日,海因里希大将接替了希姆莱,担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一职,他是德军中最出色的指挥官之一。在他的部署下,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于四月完成了防御准备,直面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央集团军群由舍尔纳大将指挥也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位以严厉而著称的德国将军刚刚在劳班给科涅夫留下了惨痛回忆。双方剑拔弩张,为最后一战蓄势待发。
战争的具体经过
第一阶段:打开柏林之锁——突破奥得河与泽劳高地的战斗
朱可夫选择了最近的一条进攻路线,就是突破奥得河防线,沿着帝国一号高速路直取柏林,从地图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却并不容易通过。这里除了奥得河天险,还有泽劳高地,这座高地高出奥得河西岸几十米,驻守着布塞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占据了高地的德军居高临下,防线易守难攻。而在高地的北面驻守着曼陀菲尔指挥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同样沿着奥得河一线布防,抵御罗科索夫斯基的进攻。
1945年4月16日凌晨,朱可夫亲临前沿指挥所,准备看着他酝酿了数个月的好戏在今天开场,凌晨四点整,伴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的升起,143部大口径探照灯的灯光照亮前线,与此同时,数千门苏军火炮的轰鸣划破夜空,苏军开始了进攻前的火力准备,柏林战役正式打响。朱可夫在第一轮炮击就竭尽全力,力图以强大的炮火彻底摧毁当面的德军。然而,布塞的部队已经提前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线,躲开了苏军这轮致命的炮火。随后发起冲锋的苏军步兵却发现,探照灯的灯光被炮击激起的烟尘反射了回来,不仅无法看清前方,反倒暴露了自己的目标,已经返回了防御工事的德军猛烈开火,苏军进攻部队伤亡惨重,泽劳高地前的开阔地上转眼之间就留下了无数燃烧的坦克残骸和苏军士兵的尸体,截止到中午苏军竟然仅仅推进了两公里不到,德军在个别地段甚至使用装甲预备队发动了反击。进攻的一再受阻令朱可夫万分焦急,他只能请示斯大林,提前投入两个坦克集团军,而为了刺激自己的这名爱将,斯大林“恰到好处”的向他通告了科涅夫已经由南向北对柏林发起进攻的消息,此举更是加剧了朱可夫的急躁。
占据地利的德国守军在战役初期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16日下午四点半,苏联的两个坦克集团军投入了突击,但是前线的道路已经被之前留下的坦克残骸堵死,苏军坦克只能沿着几条有限的道路缓慢前进,速度并不比步兵快多少,德军使用了手中的所有武器疯狂招呼这些坦克,从步兵手中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到掩体里面部署的88毫米炮,再到黑豹坦克和突击炮。越来越多的残骸堵住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苏军只能一次次的使用炮击轰开道路,但是收效甚微,还给自己人制造了更多的混乱,泽劳高地已经完全沦为了一片混乱的战场。对于苏军来说,4月16日的开局是极其令人沮丧的,前线部队仅仅推进了四五公里,顶进了德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但是完全没有将德军的防线摧毁,可以说,第一天的战斗,苏军的纵深作战完全失败。第二天苏军继续进攻,海因里希也为第九集团军调来了支援部队,其中包括了装甲兵,这些部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苏军在持续了一上午的进攻中终于勉强撕开了高地南部德军的防线,但是却马上遭到了预备队的反击,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党卫军第502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缺口被马上堵了起来。比起南部的僵局,北部的进展稍好一些,昨日已经遭到较大损失的第9伞兵师的防线被撕开,苏军在部分地段突破了14公里左右。但是从整体来看,苏军仍然只推进了10公里不到,只部分的撕开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并未能够瓦解泽劳高地的防御。直到第四天,苏军才完全的击溃了第九集团军,占领了泽劳高地并且打通了高速公路,此时的柏林城已经失去了屏障,完全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阶段:帝国落日——柏林市内的战斗与德军的投降
在泽劳高地和高速公路相继失守,以及奥得河防线被全面突破之后,柏林外围守不住了,德军只能退入柏林城内准备展开巷战,城市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之中。4月20日,希特勒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一个生日,五天之后,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开始攻城。
防御柏林的德国军队成分极其复杂,包括国防军、党卫军和警察,还有大量的人民冲锋队,其中最具战斗力的无疑是国防军的“明谢贝格”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1“北欧”装甲掷弹兵师,前者为守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坦克支援,后者的顽抗在城市战中给苏军留下深刻印象。
双方在每一条街巷中都展开了血腥的逐屋争夺,苏军一步一步的向着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等重要的象征性建筑物推进,德军顽强抵抗,苏军在巷战中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之后统计,柏林战役期间,苏军每日平均都要付出15000人伤亡的代价;但是因为实力上的绝对差距,德军的防御逐渐瓦解,4月29日的时候,德军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城区,退守到围绕着元首地堡和国会大厦等几个重要据点为核心的街区,当晚在元首地堡中,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结婚。4月30日,苏军猛攻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明谢贝格”装甲师在勃兰登堡门前损失了最后一辆坦克,剩余人员作为步兵继续作战。纳粹抵抗无望,希特勒与爱娃在下午自杀。与此同时,国会大厦的战斗仍然在激烈进行,几乎在每个房间都爆发了激烈的争夺战,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直到晚上才攻上了国会大厦的楼顶,但是底层仍然有德国守军在持续抵抗,不过他们已经无力回天。当日深夜,弹尽粮绝的德军发出了谈判请求,并且在5月2日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带领之下投降,柏林战役结束。
影视作品中对国会大厦发起进攻的苏军
苏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的柏林战役,是德军与苏军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 1945年5月7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作战处处长约德尔将军向盟军递交了投降书,德国战败,纳粹德国政权迎来了自己的终结,欧洲在经历了七年的战火之后,再次迎来了和平。曾经的轴心国集团,已经只有日本帝国依然在太平洋苦苦挣扎,试图拖延自己的末日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