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男童被狗咬伤,教你正确急救
河南南阳男童被狗咬伤,教你正确急救
近日,河南南阳一3岁男童被狗咬伤后不幸去世的消息,再次引发了社会对狂犬病防治的关注。据媒体报道,4月21日下午,男童在和奶奶外出时遭遇一只哈士奇袭击,导致脸部、脖子、腿部多处严重咬伤。尽管家人及时带孩子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并在医院接受治疗,但男童最终还是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离世。
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狂犬病防治的警钟。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接近100%的急性传染病,但通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完全可以预防。那么,如果不幸被狗咬伤,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和后续处理呢?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致命疾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传播。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攻击神经系统,最终导致死亡。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等,随后会出现恐水、怕风、抽搐等症状。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病死率接近100%。但通过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以100%预防发病。因此,被狗咬伤后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被狗咬伤后的紧急处理
立即冲洗伤口: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量将病毒冲走。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弱碱性肥皂水效果更佳。
消毒处理:用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以杀死可能残留的病毒。注意不要包扎伤口,保持伤口开放有助于病毒排出。
及时就医:尽快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接种指南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疫苗有两种免疫程序:
“5针法”:在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2-1-1”程序:在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期间,应避免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减少疲劳,避免过度运动和熬夜。同时,按照《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可用不同生产厂家的狂犬病疫苗替换。
预防胜于治疗
狂犬病虽然可怕,但通过规范养宠和及时接种疫苗,完全可以预防。作为宠物主人,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外出时使用牵引绳,避免宠物伤人。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陌生犬只保持警惕,不要随意逗弄。
此外,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自2007年起,全国狂犬病发病数持续回落。2023年全国共有122个病例,涉及101个县区。根据我国消除狂犬病路线图,“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目标是狂犬病的报告病例数在50例左右的省份少于10个。“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的目标则是实现“零犬传人狂犬病”。
狂犬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规范养宠,及时接种疫苗,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