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人口高质量发展,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要实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正如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所言,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这不仅包括健康、教育等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涵盖了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优化,以及城乡、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地域人口增减分化的特征。2022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9%。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顶部大、底部小的丁字形,这种趋势在可见的未来难以逆转。
与此同时,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也存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且多出的男性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年龄段,这将对未来的婚姻、家庭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支持体系与具体措施
面对人口发展新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等。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指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可以被视为一项社会投资,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力度、完善健全服务体系等;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口的投资是中长期、跨区域的,对个体的投资如果能发挥集群效应,则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决定》提出,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史毅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托育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如何降低托育服务价格等问题。
优化人口结构与分布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致力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依旧偏低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人口布局。打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环境,有效激发农村、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劳动潜力与创造能力,强化生产要素等各类资源禀赋的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的更优匹配。
展望:人口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合理配置人口资源,我们不仅能应对人口规模巨大的挑战,更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正如杨菊华教授所说,人口高质量发展将“形成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