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风险高,四招预防保安全
亚硝酸盐中毒风险高,四招预防保安全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老人因食用自家腌制的萝卜条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引发社会关注。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提醒我们亚硝酸盐中毒并非遥不可及的风险,而是可能潜藏在日常饮食中的隐患。那么,亚硝酸盐中毒到底有多危险?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亚硝酸盐中毒的危险性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其外观与食盐极其相似,容易被误食。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蔬菜中含量较高。据研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肉类约为3mg/kg,蛋类约为5mg/kg。
亚硝酸盐的毒性不容小觑。成人摄入0.2-0.5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亚硝酸盐会将血液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使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细胞缺氧。严重的中毒者会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危及生命。
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可在食用后10分钟出现症状,2小时即可发生死亡。中毒的快慢和严重程度与食用亚硝酸盐的量有关。轻度中毒有头晕、嗜睡、头痛、乏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以及口唇、耳廓、指甲轻度发绀等症状,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重度中毒的症状是皮肤、黏膜紫绀,口唇、指甲、眼结膜、眼眶和耳朵等部位青紫明显,高铁血红蛋白可超过50%,以及心悸、呼吸困难、惊厥、休克、昏迷等,重症患者可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食物储存注意事项
蔬菜储存:蔬菜应妥善保存,不食用腐烂变质的蔬菜。蔬菜水果在被采摘收割之后,还会不断地产生亚硝酸盐。因此,建议优先食用新鲜蔬菜。
剩菜剩饭:剩菜剩饭应及时冷藏,并尽快食用。一般在冰箱冷藏室里存放24小时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不会超过10mg/kg。但随着时间延长,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因此,建议剩菜存放时间不超过2天。
特定食物:某些食物不适合隔夜食用。例如,海鲜类食物容易滋生细菌,产生蛋白质降解物,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杀菌,容易滋生细菌;溏心蛋在隔夜后容易滋生细菌,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烹饪注意事项
食材选择:不食用腌制不久的蔬菜。一般蔬菜在腌制8~1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此时食用可引起中毒。建议腌制20天后食用为宜。
食物搭配:食用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的食物,以降低亚硝酸盐毒性。
加热处理:隔夜饭菜在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特别是肉类。彻底加热指的是把菜整体加热到100℃,并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识别和管理
购买渠道:购买国家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调味品。家庭调味品分类存放,防止误用。
谨慎购买熟肉制品: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即食熟肉或罐头食品。如果感官上,肉制品呈现异常红色,提示可能亚硝酸盐过量。
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剂量用于肉类食品,不得超量、超范围使用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餐饮业要加强自身管理,不得违规购买、保存和使用亚硝酸盐。
特别提示
发生中毒后的处理:发生中毒后,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尽早就医。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和亚甲蓝治疗。同时对可疑食品进行留样,并立即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亚甲蓝解毒以及所需剂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保障餐桌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储存习惯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守护家人健康,远离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