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跌至两个月新低,强美元周期下供需矛盾凸显
铜价跌至两个月新低,强美元周期下供需矛盾凸显
近期,国际铜价持续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格一度跌破9000美元,创下9月以来的新低。沪铜主力12月合约同样出现下跌,收盘报73170元/吨,下跌2%,创下两个月低点。此轮铜价下挫与美元指数的强势密切相关,美元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金属成本增加,对非美元国家的需求形成压制。在全球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短期铜价或难以突破当前低位,市场继续承压。
美元走强:铜价下跌的直接推手
2024年,美元指数录得7%的涨幅,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进入2025年,美元强势格局仍在延续。高盛在最新发布的年度汇市展望中表示,2025年“强美元”将成为外汇市场的主旋律,且这一趋势将维持较长时间。
高盛认为,推动2025年美元走强主要有三大因素:
- 美国经济仍具韧性
- 强美元环境下的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进一步支撑美元
供需失衡:铜市面临的双重压力
在美元走强的宏观背景下,铜市自身也面临着供需失衡的困境。从供应端来看,2025年全球铜矿供应预计仍将偏紧。17家头部矿企的产量指引显示,2025年铜矿供给增速仅为2.2%。国内虽然有新建和扩建精炼项目陆续投放,但原料限制使得供应增长有限。
需求端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尽管新能源领域对铜的需求保持增长,但整体消费增速有限。2025年全球铜消费增速预计为2.6%,较2024年的1.6%有所提升,但仍难突破3%。从主要消费领域来看,电力行业(基建)仍是中国铜消费的最大行业,占比近50%,但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需求改善幅度有限。
下游承压:新能源领域首当其冲
铜价下跌对下游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新能源领域为例,虽然该领域对铜的需求保持增长,但铜价下跌反映了整体需求的疲软。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是支撑铜消费的重要力量,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些领域的增长势头也面临一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铜价与全球信用周期紧密相关。金融环境的收紧往往是铜价下跌的重要触发因素。当前,全球正处于一轮“类衰退”周期中,新兴经济体的外部货币压力增大,制造业投资和扩张弹性受到抑制。这种宏观环境对铜价形成持续压制。
未来展望:铜价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铜价走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美元走势、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因素都可能对铜价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展将为铜需求提供重要支撑,但传统需求领域的疲软可能限制铜价的上涨空间。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和相关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全球宏观经济动态,特别是美元指数的走势。同时,也要关注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态势,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铜价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