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岁老人离世引发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可抵消62%短寿基因影响
123岁老人离世引发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可抵消62%短寿基因影响
2025年1月1日,福建一位123岁的传奇老人林蛇母离世,引发了人们对长寿秘诀的热议。这位老人一生知足常乐,饮食清淡,生活规律,她的离世让人们再次聚焦于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才能活得更长、更健康?
长寿之谜:遗传、环境与生活方式
科学研究揭示,长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202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人群中约有4%的人携带“短寿基因”,这表明遗传因素确实对寿命有重要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寿命完全由基因决定。
2024年4月,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循证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追踪了35万名成年人,发现即使携带“短寿基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显著延长预期寿命。具体来说,不吸烟、定期运动、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这四种习惯,可以抵消62%的短寿基因影响。
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要素
合理饮食
“饮食调整是身体健康的“调节剂”,通过调整摄入的食材种类、比例和用餐方式等饮食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助力身体健康。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
多吃新鲜蔬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水果优先选择低糖的水果,可以放在两餐之间吃,有助于控制饥饿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适量摄入坚果:大多数坚果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锌、硒、B族维生素、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常吃坚果能帮我们抗氧化抗炎、有助于控血压、维持血糖平稳、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吃50~70克坚果,平均下来每天约10克左右,相当于一小把。
常吃豆类和鱼类:饮食中增加点豆类对延寿影响最为显著。2022年2月一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研究发现,仅仅改变饮食,就有可能延长寿命。调查中大多数人饮食中豆类缺乏或没有,因此增加饮食中的豆类对延长寿命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大豆生重25克以上。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鱼类富含DHA,对大脑健康、眼睛健康、心血管健康都很重要。
每天一杯奶:推荐每天1杯奶,相当于300克液态奶或相当的乳制品。超重或肥胖者宜选择饮用脱脂奶或低脂奶;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首选酸奶或低乳糖奶产品,也可以采取少量多次饮用牛奶。
适度运动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2024年6月,《肥胖》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一天中最佳运动时间是每天18点以后,因为这个时间段运动最有利于降低血糖,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降到最低。运动强度建议至少达到中等强度,比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后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但能说话、不能唱歌,此时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
充足睡眠
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2024年3月,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的研究显示,7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学衰老。《健康中国行动》中建议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此外,想要提升睡眠质量,可以试试保持适宜卧室温度和暗光环境。太冷或过热的室内温度都会影响入睡和睡眠。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阅读一些轻松的书籍,做做简单的拉伸,保持规律入睡习惯。
戒烟限酒
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合物,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既有致癌剂,又有促癌剂。因此,吸烟不仅会诱发基因恶性突变,更可怕的是,烟草烟雾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质还会加速基因的损伤和阻止基因的修复,从而诱发癌症。
“长寿岛”海南的启示
海南岛素有“长寿岛”之称,2020年每10万人中就有超过25位百岁老人,远超联合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海南的长寿现象,为探寻长寿秘诀提供了生动案例。
清淡饮食:海南人偏爱清蒸、水煮等简单烹饪方式,少油少盐,有助于身体健康。
丰富海产:海鱼是海南人餐桌上的常客,研究显示,每周食用4-6份鱼类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富硒土壤:海南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壤,产出的农产品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爱喝绿茶:海南人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成分对身体有益。
充足日照:海南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良好气候:海南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空气质量优良,适宜居住。
结语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基因,但我们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合理饮食到适度运动,从充足睡眠到远离烟酒,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正是通往长寿的关键。正如123岁的林蛇母老人所展现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