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标准出台,教你预防肠胃炎
食品安全新标准出台,教你预防肠胃炎
2024年12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将于2025年2月8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标准的出台,不仅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预防肠胃炎等食源性疾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新标准带来全面升级
新版标准变化大、涉及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首先,新版标准修改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附录和附表内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都应该及时学习掌握,确保正确执行该标准。其次,新版标准修订了一些防腐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使用范围和限量,新增了一些甜味剂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相关规定涉及很多类食品。这些食品类别的生产企业应严格对照新标准,及时调整相关产品原料工艺、产品配方、标签标识,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新标准规定。第三,相关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配方、执行标准等调整后,应按照规定同步更新食品标签内容,涉及贮存运输方式、保质期等变更的,应一并变更后规范标示,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预防肠胃炎,从源头抓起
肠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传播途径非常广,“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气溶胶等传播。例如,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不洗净双手就吃东西,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或者与患者同处一个不通风的室内,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
新标准通过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从源头控制食品污染风险。例如,调整防腐剂使用范围和限量,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细菌和病毒的生长;修订食品用香料标准,避免因香料使用不当掩盖食品变质气味,误导消费者。
日常预防,这些细节要注意
除了依靠新标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个人和家庭的预防措施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食物前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海鲜类;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饮用水要选择煮沸后的水或瓶装水。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密闭空间内的传播。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注意保暖:寒冷天气容易引发肠胃不适,适当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合理膳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但预防肠胃炎等食源性疾病,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