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钠监管升级,食品防腐剂迎来大变革
苯甲酸钠监管升级,食品防腐剂迎来大变革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新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关注,特别是广泛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
新国标带来哪些变化?
新国标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明确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并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进行了更新。例如,删除了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如落葵红、密蒙黄等,并对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的使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虽然新国标未特别提及苯甲酸钠,但其修订原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必要性的重视。可以预见,未来对包括苯甲酸钠在内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将更加严格。
苯甲酸钠的安全性如何?
苯甲酸钠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食品防腐剂之一,能有效抑制酵母、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建议,苯甲酸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应控制在0~5 mg/kg体重。
在中国,GB 2760-2014对苯甲酸及其钠盐在22种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设定了严格限制,范围为0.2~2.0 g/kg。这一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食品中天然含有微量的苯甲酸。例如,红枣、牛奶、黄酒、酱油、蜂蜜等食品中都检测到了天然苯甲酸,含量通常在痕量至几十毫克每公斤之间。这些天然存在的苯甲酸远低于人为添加的限量,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市场趋势:从合成到天然
尽管苯甲酸钠等合成防腐剂在安全性方面有严格的标准,但消费者对其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日益增加。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报告显示,合成防腐剂可能与多动症、过敏等健康问题有关,这促使消费者转向更天然的食品选择。
全球食品防腐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49.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3%。其中,天然防腐剂市场增长尤为迅速,预计年增长率将达6%,占全球防腐剂市场的45%。
食品企业正在积极应对这一趋势。例如,迷迭香提取物、醋等天然防腐剂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创新技术,如抗菌包装和可食用涂层,也为食品保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消费者如何选择?
面对食品添加剂监管升级,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关注配料表: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种类和含量
- 选择天然防腐剂:优先选择使用天然防腐剂的食品,如标注“不含人工防腐剂”或“使用天然防腐剂”的产品
- 适量食用:即使是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也应适量食用,避免长期大量摄入
- 多样化饮食:保持饮食多样化,减少对加工食品的依赖,多吃新鲜食材
虽然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食品行业向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创新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食品将更加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