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江豚数量首现增长,科研保护迎来突破性进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0: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江豚数量首现增长,科研保护迎来突破性进展

长江江豚,这种被誉为“微笑天使”的珍稀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终于迎来了生存状况的好转。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与2017年相比增长23.42%,首次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背后,凝聚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基因组研究:揭秘江豚生存密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期在长江江豚的基因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的端粒到端粒(T2T)组装,获得了完全连续、无缺口的高质量基因组。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igascience》上,为深入研究江豚的遗传背景和进化特征提供了宝贵资料。

研究发现,长江江豚的基因组总长度约为2.48Gb,鉴定了所有染色体的端粒和着丝粒,scaffold N50达到125.12Mb,并预测了23,13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组研究揭示了江豚属扩张的基因家族主要与缺氧响应以及免疫适应相关,长江江豚的正选择基因与DNA损伤修复相关,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江豚如何适应淡水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工繁育:为物种延续注入新希望

在野外种群数量仍然脆弱的情况下,人工繁育成为保护长江江豚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尽管长江江豚的数量开始回升,但仍面临诸多威胁,如拦河筑坝、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加强人工保种科研攻关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已建设了一批中华鲟、长江鲟的人工保种场,并突破了规模化的人工繁育技术难题。下一步,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增殖放流,目标是每年放流100万尾,体长大约20厘米的江豚。专家表示,根据模型测算,大约需要放流30万尾才能有1尾回到长江繁殖。通过持续努力,有望形成种群规模持续恢复的良性循环。

公众参与:让保护成为全民行动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长江江豚的保护中来,2023年10月,联想集团与中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启动了“追豚计划”。该项目通过AI技术和智能设备,为江豚保护提供算力支持,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效率。经过一年的努力,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和赏豚攻略正式发布。

追豚地图覆盖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多个省市,直观展现了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积极恢复态势。赏豚攻略则规划了五大追豚线路,不仅提供了具体观测点位和最佳时间,还融入了古建筑、城市风貌以及美食文化的介绍,旨在吸引更多自然地理爱好者参与其中。

未来展望:持续守护“微笑天使”

尽管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表示,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小型鲸豚类保护事业取得更大突破。同时,提高公众对小型鲸豚类保护的认知,培养专业人才,为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长江江豚的保护之路任重道远,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长江中的“微笑天使”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自由地畅游,为这片水域带来生机与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