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卫健委发布家庭中医保健指南,详解三类养生技法
大连卫健委发布家庭中医保健指南,详解三类养生技法
近日,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大连市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南》,为市民提供了多种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学,而且经过官方推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适合家庭日常应用的中医养生技术,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热熨和养生茶饮。
穴位按摩:缓解常见疼痛
穴位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以下是几种常见疼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颈肩痛
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部之间的凹陷处。用两手大拇指放在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头部两侧,大拇指由轻到重轻按风池穴,每次20-30次,早晚各一次。注意用指腹按压至出现“酸胀感”,不宜过度用力。
肩井穴:位于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右手搭在左肩,中间三指置于肩井,指腹向下揉按肩井穴1-2分钟,可在肌肉僵硬处集中按揉,或用手指轻捏附近肌肉。每日早晚进行。注意用力适中,避免使用指尖。
腰痛
-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肚脐同水平)。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放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部肾俞穴约100-150次;或用双手拇指按揉穴位;亦可用暖敷的方法。可请另一人协助以双手拇指向下按揉穴位。
手腕痛
- 阳溪穴:位于手腕部,拇指向上翘时,两根肌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功效:治手腕痛,头痛、咽喉肿痛。按压方法及次数:拇指轻力按压。注意:力度宜轻,若阳溪穴处疼痛剧烈或有肿胀,不宜作穴位按摩。
中药热熨:中医界的“暖宝宝”
中药热熨,又称中药热奄包,是中医传统外治手法之一,被誉为“中医界的暖宝宝”。它不仅温暖,还具有治疗作用,通过热力使药性渗透经络、血脉,达到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效果。
使用方法
直接加热法:将热奄包表面用喷壶均匀喷洒少许水(10-20ml),微波炉中热加热约3分钟,热敷于患处,可另加远红外烤灯。治疗15-30min;
蒸汽加热法:在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将药包用保鲜膜或塑料袋装好,放入蒸屉上蒸30分钟左右取出,热敷于患处,可另加远红外烤灯。治疗15-30min;
加热后的中药热奄包用一层毛巾包裹着,放置患处,不宜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中药热奄包每天可以使用1-2次,每次热敷20-30分钟,一个疗程为7天。
注意事项
热敷过程中,注意保暖避风;
温度一般在70℃以下,避免烫伤;
热敷后饮食清淡、多喝开水,1小时内不要洗澡。
禁忌症
过饥、过饱、醉酒禁用;
孕妇禁用;
皮肤有破溃、感染者禁用;
急性创伤出血患者禁用(急性损伤后24小时内不宜使用);
心动过速者禁用。
养生茶饮:四季调理有妙方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即人应随着季节变化调节自我,保持内外协调统一、阴阳平衡,以达到养生保健、健康长寿的目的。以下是针对广东四季特点的养生茶饮推荐:
春季:养肝健脾助阳气
黄芪芡实杞子菊花茶
材料:黄芪15-20克、芡实10-15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水约1000毫升(1-2人份)。
做法:以上材料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将药材及泡的水一并倒入养生壶或者砂锅中煲20-30分钟。
功效:具有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祛湿、清肝、明目、养颜等功效。
夏季:去暑化湿滋阳养阳
冬瓜薏苡仁陈皮汤
材料:薏苡仁50克、冬瓜500克、陈皮5-8克、鸭肉500克、生姜2片、蜜枣1颗(3-4人份)。
做法:薏苡仁浸泡半小时,鸭肉、冬瓜洗净,砍成大块。以上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煲开后转文火,煲1.5小时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有滋阴养胃、健脾利水、祛暑等养生功效,且该汤水清润美味,非常适合夏季饮用。但孕妇不建议饮用。
秋季:养阴甘润保肺
沙参玉竹瘦肉汤
材料:沙参25g、玉竹15g、瘦肉250克(3人份)。
方法:将以上药材放入汤盅,加入浸泡20分钟。然后与切成大块的瘦肉一并炖1小时后,加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适合男女老少整个秋季饮用,且尤其适合热病阴伤、咳嗽烦渴、经常熬夜的上班一族。
冬季:养阴补肾
菟丝子黄芪枸杞茶
材料:菟丝子15克、黄芪15克、枸杞10g。
做法:将菟丝子、黄芪加水浸泡20分钟,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5分钟。再放入枸杞子煮5分钟即可。
功效:平补肝脾肾,适用于肾虚之人,如有夜尿频多、眩晕乏力、腰酸背痛、耳鸣耳聋等不适症状均可使用。
中医养生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大连市卫健委发布的《大连市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南》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些实用的养生方法。无论是穴位按摩、中药热熨还是养生茶饮,都是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家庭养生选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运用这些中医养生技术,为自己的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