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30亿到93%:上海药企“日清月结”数字化转型记
从830亿到93%:上海药企“日清月结”数字化转型记
“日清月结”制度在医药行业的实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药品生产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其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医药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高效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上海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其药企在“日清月结”制度的落实上走在前列。这一制度不仅要求每日清理、每月结算,更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确保账目清晰准确。
应收账款高企,倒逼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内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高达2937亿元。其中,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更是达到830.7亿元,位居行业首位。虽然这主要源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新兴业务的拓展,但也给企业现金流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上海药企纷纷加强“日清月结”制度的落实,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通过严格执行当天领用物料当天用完的规定,以及未用完物料必须办理退料手续的要求,有效避免了批号混用和物料变质等问题。
新规出台,物料管理更趋严格
2024年7月,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意见,这一被称为“新版药用辅料GMP”的规范,对药用辅料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规不仅详尽规定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还强调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上海药企积极响应这一新规,进一步完善了物料管理制度。例如,某大型药企建立了严格的物料追溯系统,确保每一批物料的来源、使用情况都能实时查询。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库存管理,避免积压和浪费。
数字化转型,赋能“日清月结”
面对行业挑战,上海药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为“日清月结”制度插上了科技翅膀。以花红药业为例,该企业通过与金蝶云合作,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升级。
在财务管控方面,花红药业实现了银企互联,通过一键付款、二次认证、自动对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人人报销系统,实现了全员费用报销的在线管理,不仅简化了流程,还加强了预算控制。
在业务协同方面,企业打通了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了销售流程的透明化管理。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系统的重构,提升了首营管理的即时性和业务链条的完整度,药品检验合格率从90%提升至99.5%。
移动化办公的应用也让“日清月结”变得更加便捷。员工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差旅申请、销售下单等业务操作,随时随地掌握企业运营状况。
成效显著,引领行业变革
通过落实“日清月结”制度,上海药企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运营效率提升:花红药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93%的总账凭证自动生成,业务流程更加协同高效。
- 成本控制优化:严格的物料管理和预算控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财务风险。
- 产品质量保障:GMP规范的严格执行,确保了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 决策支持强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实时掌握经营状况,为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展望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日清月结”制度正从传统的账务管理工具,转变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药企的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的“日清月结”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不仅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预测市场变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上海药企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全国医药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