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中心:矶崎新用“黄金树”见证特区文化崛起
深圳文化中心:矶崎新用“黄金树”见证特区文化崛起
2024年4月16日至6月10日,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矶崎新的大型回顾展“形构间”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展览通过75个项目、约300件作品,全面展示了这位建筑大师的艺术生涯。其中,深圳文化中心作为矶崎新在中国的第一个重要作品,不仅是展览中的亮点,更是深圳市民熟悉的“文化地标”。
深圳文化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由图书馆和音乐厅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造型南北对称,由南面的图书馆和北面的音乐厅组成,被称作一面是交响,一面是灵魂。室内顶部由不规则银色柱子组成,夜晚灯光设计使其犹如两个通透的水晶盒,吸引着人群前来。
这座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杂的造型和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通过将深圳音乐厅和深圳图书馆的地下停车场和地上人行平台连接的方式,使深圳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具有两个独立功能的建筑整体。音乐厅和图书馆进厅入口的4组“黄金树”寓意“文化森林”,是一项结构难度极大的钢结构工程,也是首次在当时中国建筑工程中应用。
深圳文化中心不仅是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也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该建筑承载着教育、交流、培训、表演、展览等多元功能,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功能,使其成为建筑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矶崎新曾表示,深圳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源于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理解。1997年他第一次来到深圳时,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农田。1998年,矶崎新通过国际竞赛获得深圳文化中心项目。设计通过将深圳音乐厅和深圳图书馆的地下停车场和地上人行平台连接的方式,使深圳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具有两个独立功能的建筑整体。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音乐厅和图书馆进厅入口的4组“黄金树”寓意“文化森林”,是一项结构难度极大的钢结构工程,也是首次在当时中国建筑工程中应用。
20年后,当矶崎新再次来到深圳时,这里已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深圳文化中心也从一片农田中崛起,成为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这座建筑在建成多年以后,仍然高度匹配城市的文化发展,矶崎新本人对此表示满意。
随着深圳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圳文化中心也在持续升级。目前,深圳正在建设新的文化馆,计划于2025年竣工。新文化馆将建成融合教育、交流、培训、表演、展览、文创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建成后,将成为创新型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市民参与体验休闲文艺展演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城际文化交流聚集地、全市文化馆联盟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群众文化艺术骨干创作创意园,在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战略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深圳文化中心不仅是矶崎新留给深圳的一座建筑,更是他留给这座城市的一份文化礼物。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该建筑承载着教育、交流、培训、表演、展览等多元功能,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功能,使其成为建筑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网红打卡地”。随着深圳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圳文化中心也在持续升级。目前,深圳正在建设新的文化馆,计划于2025年竣工。新文化馆将建成融合教育、交流、培训、表演、展览、文创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建成后,将成为创新型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市民参与体验休闲文艺展演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城际文化交流聚集地、全市文化馆联盟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群众文化艺术骨干创作创意园,在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战略中发挥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