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形构间”深圳开展,建筑大师与中国首个作品重逢
“矶崎新:形构间”深圳开展,建筑大师与中国首个作品重逢
2024年4月,一场名为“矶崎新:形构间”的建筑回顾展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拉开帷幕。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对建筑大师矶崎新60年创作生涯的全面回顾,更是一次对深圳文化中心这座地标性建筑的深情致敬。作为矶崎新在中国的第一个重要建筑项目,深圳文化中心承载着这位国际建筑大师对中国的独特理解和深情厚谊。
深圳文化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由图书馆和音乐厅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项目最初分为南北两个独立地块,中间隔着一条城市道路。然而,矶崎新大胆突破了任务书要求,将图书馆和音乐厅设计为几近南北对称的两翼建筑,并通过空中平台和地下停车场跨越城市道路,将二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长达300米的复合文化设施。
在设计中,矶崎新巧妙地运用了对称布局,同时又赋予建筑局部多样的形态、材料和色彩,创造出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入口处的“金树银树”雕塑,这两棵高达20米的巨型树状结构,不仅支撑起壮丽的共享大厅,更象征着“过去-未来”、“新生-废墟”等相互缠绕的意象,展现了矶崎新对建筑与时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深圳文化中心的建成,不仅为深圳市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更成为深圳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丰富的建筑细节,与深圳市中心迅速成长的城市风景相得益彰,展现了矶崎新对城市空间的深刻理解。
深圳文化中心的成功,为矶崎新在中国的建筑实践开创了良好开端。此后,他在中国完成了多个重要建筑项目,包括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交响音乐厅、大同大剧院、湖南省博物院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矶崎新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更体现了他对建筑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探索。
作为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矶崎新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毋庸置疑。他植根于日本本土文化,同时面向全球文化的多元性,致力于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在深圳文化中心这座建筑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建筑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了一位“世界公民”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矶崎新:形构间”回顾展在深圳的举办,不仅是对这位建筑大师职业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更为年轻一代建筑师和建筑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展览中的模型、手稿、装置等多种媒介,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矶崎新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领略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深圳文化中心作为矶崎新在中国的首秀之作,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传奇。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也凝聚了一位国际建筑大师对中国的深情厚谊。随着“矶崎新:形构间”回顾展的举办,深圳文化中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也将被更多人所了解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