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到南京:一条串起数千年文明的文化长廊
常州到南京:一条串起数千年文明的文化长廊
从常州市出发,沿着沪蓉高速一路向西,约1.5小时车程后便能抵达南京。这条看似普通的交通线路,实则是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长廊,串联起多个重要历史文化遗迹。让我们踏上这段文化寻踪之旅,探寻那些隐藏在沿途的文明瑰宝。
须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文明的曙光
在常州与南京之间的金坛区,有一处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考古发现——须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聚落遗址。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其中一些精美的玉琮、玉璧等礼器,显示出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
更令人惊叹的是,须墩遗址出土的玉器与浙江良渚文化的玉器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表明在5000多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就已经形成了广泛的文化交流网络。这种跨区域的文化互动,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基础。
天宁寺:千年古刹的庄严与智慧
离开须墩遗址,我们来到常州市区,探访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历经近1300年的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常州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
步入天宁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威严矗立,守护着佛法的庄严。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身佛像,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寺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高达153米的天宁宝塔,这座世界最高的佛塔,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凝结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天宁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多次到访此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寺内的“面东西日晷”和“平面日晷”两座古代天文仪器,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与宗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红梅阁:先贤足迹与文人雅韵
离开天宁寺,步行不远便来到红梅公园,这里隐藏着另一处文化瑰宝——红梅阁。红梅阁始建于北宋,因周围遍植红梅而得名,是常州著名的赏梅胜地。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里还是瞿秋白等革命先贤少年时期游历的地方。
红梅阁不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更是一处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站在红梅阁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些先贤们在此地留下的足迹与思考。
文笔塔:文脉传承的象征
在红梅公园内,还有一座与红梅阁相映成趣的古迹——文笔塔。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塔,高48米,七级八面,造型优美,是常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文笔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被赋予了文运昌盛的美好寓意。古代文人学子常来此祈福,希望科举高中,因此文笔塔也成为了常州文脉传承的象征。
寺墩遗址:良渚文化的璀璨明珠
继续向西行进,我们来到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的寺墩遗址。这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距今约5500—4500年。寺墩遗址的考古发现震惊了学术界,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包括玉琮、玉璧等礼器,显示了良渚文化时期高度发达的玉器工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墩遗址发现了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出土了刻有“日月山”等符号的大口缸残片,这些符号被认为是早期文字的雏形,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寺墩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地区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有力证据。
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的辉煌
在苏州市张家港市,有一处与寺墩遗址同样重要的考古发现——东山村遗址。这是一处以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堆积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距今约6000—5000年。2008—2010年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玉器,其中一座崧泽文化晚期的高等级大墓(M115)尤为引人注目,随葬品多达31件,包括9件珍贵的玉器,显示出墓主人显赫的地位。
东山村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崧泽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礼制发展,也为研究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资料。这里出土的精美玉器和陶器,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草堰港遗址:湿地文明的见证
在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草堰港遗址静静地诉说着7000多年前的故事。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约7200—6900年。遗址总面积达80000余平方米,被近2米厚的自然淤积层覆盖,特殊的低海拔湿地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物得以完好保存。
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房址、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200余处,出土各类遗物2800余件,包括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玉器、蚌器等。其中,出土的300多件鹿角靴形器和钻木取火器,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草堰港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研究长江以北地区的湿地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也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遗址保护项目被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例如,常州市天宁区的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项目,就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风貌,让后人得以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正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无论是作为旅游景点吸引八方来客,还是作为教育基地启迪后人智慧,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从须墩遗址到天宁寺,从红梅阁到文笔塔,再到寺墩、东山村、草堰港等重要考古遗址,这条从常州到南京的文化长廊,串起了数千年文明的记忆。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每一件文物都在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行走在这条路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明的力量。让我们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