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泛化:未来产业的新风口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5: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泛化:未来产业的新风口

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在近期举办的“《财经》年会2025”上表示,未来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科学泛化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不仅深度植根于前沿科技的发展与突破,还展现出重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随着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周期缩短,基础科学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有望带动全球经济的新增长。

01

未来产业:科学泛化的全新风口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在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后,能够对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全球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

02

AI引领科技革命新浪潮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及其产品掀起的新一轮AI研发与应用狂潮,充分彰显了人类社会对未来智能时代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期待。谁掌握了AI,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论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津津乐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最初的惊喜与狂热已更多转向理性与务实,人们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确保此轮AI能够稳定“续航”而非昙花一现。

为此,各方一方面探索下一个“技术风口”,即从技术端探讨未来更有价值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寻找下一个“应用风口”,即从应用端寻找未来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而这事关能否真正在AI发展中获得真正的优势,因为在新兴技术领域,只有前瞻性的布局和引领式的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03

量子计算:算力革命的下一个前沿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量子计算可以带来算力的飞跃。当前,我国量子计算技术走在全球前列,但还未出现成熟应用。根据现有发展趋势判断,量子云是量子计算最有可能落地的应用领域。量子云是用量子计算机代替传统超级计算机或者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通过云端算法与配套设施,参与到云计算之中。与传统计算机相比,量子云能够推动算力呈指数级规模拓展和爆发式增长。近年来,一些世界科技企业在量子云计算领域进行布局,推动量子云加速从实验室走向成熟。

04

具身智能:AI的下一个前沿

不管技术路线如何,从应用端来看,人类对于未来AGI应用的期待无疑更多地集中在“具身智能”上。动漫《哆啦A梦》中机器猫陪伴大雄成长的故事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下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还遥不可及,但具身智能(Embodied AI,EAI)研究或将陪伴人类的机器人变为现实。简单来说,EAI就是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物理世界动态交互的能力。EAI提出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但其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机器人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加之GPT等大语言模型技术为EAI发展注入新动能,EAI的热度正逐步攀升。

05

科学泛化带来的经济潜力与社会影响

科学泛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排放、化学物质使用等导致环境恶化,物种灭绝加速,生态系统失衡。

  2. 人身安全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如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对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身体素质下降: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减少了体力活动,导致整体健康水平下降。

  4. 新兴疾病风险:全球化加速了病菌传播,新型传染病的出现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严峻考验。

此外,科学主义倾向可能忽视人文价值和社会复杂性,引发以下问题:

  • 过度依赖技术:教育领域可能出现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工具的过分依赖,削弱人际交流能力。
  • 信息过载:海量信息使学习者难以筛选有效内容,影响学习效率。
  • 适应压力:快速更新的技术要求教育者不断学习,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平衡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注重其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确保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06

展望未来:科学泛化引领产业变革

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细分赛道一经战略预见,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支持政策的推动。周波,冷伏海等(2021)通过梳理分析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共7个国家22个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产业的概念、特征、战略意义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了各国发展未来产业的总体部署、政策工具与推进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3)通过对美国、欧盟、德国、英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未来产业政策进行梳理,提出主要经济体普遍重视加大突破性技术和硬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培育和吸引多层次人才、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作用。近年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抢先布局下一个5年、10年甚至20年可能迸发的未来产业,积极推进前沿技术与未来产业的战略预见,出台实施一系列战略规划、法规法案、投资计划及政策举措,对我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

从近期看,在信息技术、新能源、半导体、生物科技、传感器、通信、新材料等领域已出现一批突破性创新技术产品,未来面临从创新产品向大规模商业化的蜕变,是未来产业近期发展的重要领域。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最新进展喜人。这些技术成熟度较高,市场潜力巨大,在企业、科研机构孵化良好,正面临向大规模市场化商品的关键跳跃,是近期未来产业的重要技术方向。

从中期看,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出现一批引领性工程技术,未来面临从工程技术向创新产品转化的突破,是未来产业中期发展的重要领域。新材料领域,磁性材料、柔性材料、发光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研究热点均有所突破,为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比较有潜力的新材料有全超导磁体材料、立方砷化硼半导体材料、发光柔性纤维等。通信领域,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潜在进展巨大。新能源领域,新型热光伏电池、纤维电池技术前景广阔。

从远期看,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出现一批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面临从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再到创新产品的转化,是远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非对称优势的战略方向,关键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定战略耐心推动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久久为功”推动从1到10的工程技术突破与从10到100的技术熟化。比如超冷多原子分子制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制备出接近绝对零度的三原子分子,基于超冷多原子分子平台将使冷化学反应、新形式量子模拟和基础科学检验成为可能;比如计算化学与虚拟现实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交互式计算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研究,对化工、医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将带来系列变革性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