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重磅报告:信息通信网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通院发布重磅报告:信息通信网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12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这份重磅报告不仅为信息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全行业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
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一个全球性议题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让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实现信息传输、处理、存储与共享等功能的重要载体,信息通信网络已经融入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底座。然而,随着数据流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信息通信网络也面临着能耗增加、成本压力大等挑战。如何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首次定义: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报告首次提出了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以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信息通信网络各环节为载体,以绿色低碳、降本提效、更高价值为主线,贯穿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发展模式。
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
- 环境可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经济可持续:通过优化投资规划、运营管控和升级改造,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社会可持续: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47个关键指标: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为了科学评估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报告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包含47个关键指标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从总体、环境、经济、社会四个维度,全面衡量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 总体评价指标:如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碳排放,反映网络整体的绿色低碳水平
- 环境可持续评价: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等多个层面指标
- 经济可持续评价:涉及投资规划、运营管控和升级改造相关指标
- 社会可持续评价:包括网络吞吐率、数字赋能等指标
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引导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
先进实践:企业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
报告还分享了多个国内外企业的先进实践案例,展示了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 中国移动:构建了“绿标-绿评-绿优”管理体系,从源头设计到运营优化,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 香港电讯:开发NetLIVE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了运营效率
- 沙特电信: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显著降低了网络能耗
- 欧盟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模式,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 华为:通过技术创新,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能、低能耗的网络解决方案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信息通信网络完全可以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多重目标。
未来展望:新技术引领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报告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要。未来,网络中先进技术和方案必定得到规模化应用,且以网络为基础的算网融合、云网融合、光电融合、通信感知融合、算电融合等技术将快速落地,以绿色低碳、降本提效、更高价为主线,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信息通信网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进程:
- 环境方面:通过引入更多可再生能源,优化网络架构,实现更低的碳排放
- 经济方面:通过智能化运营和共建共享等模式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
- 社会方面:通过数字赋能,助力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
《信息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应对环境挑战的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在这份报告的指引下,信息通信行业能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