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发布百合产业规划:2030年将成全国最大甜百合生产基地
兰州发布百合产业规划:2030年将成全国最大甜百合生产基地
近日,兰州市政府发布《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计划将兰州打造成全国食用甜百合的优质种球种苗繁育中心、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物流商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一规划不仅为兰州百合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兰州百合:独特品质铸就“蔬菜黄金”
兰州百合是全国四大食用百合产地中唯一的甜百合,其独特性在于不仅形态优美,更兼具极高的营养价值。兰州百合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12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2含量高达4.4毫克/千克,是普通蔬菜的10倍左右,被誉为“蔬菜黄金”。这种独特的品质,使得兰州百合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
产业现状: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兰州百合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全市种植面积达13.7万亩,占甘肃省百合种植面积的55%,全产业链产值达56.8亿元。全市有220家百合加工企业,年保鲜贮藏能力达4.4万吨。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速冻百合、百合酥、百合膏等18类,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规划引领:六大任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旨在全面提升兰州百合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
建立良繁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培育新优品种,提升种球种苗质量。
加快基地建设: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收贮流通:完善收贮设施,优化物流体系,提高供应效率。
推动加工转化: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品牌保护与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科研投入,推动技术革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目标展望:百亿产业带动万人就业
根据规划,到2030年,兰州百合产业将实现显著增长。域内外种植面积将从目前的25万亩增加到40万亩,产值将从10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同时,百合产业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8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7万元。
挑战与机遇:在创新中谋求突破
尽管兰州百合产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特色产业布局种类偏少,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需要不断拓展。为此,兰州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品牌体系,支持企业注册商标,定期举办展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入驻电商平台,设立直销点,降低销售成本。
科技创新驱动:依托科研机构,开展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为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百合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了兰州百合的超大基因组,揭示了其独特品质的遗传基础。这一成果不仅为百合的遗传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兰州百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兴衰,更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随着《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的实施,兰州百合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地方经济繁荣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