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AC设计中Linker特性的探索与创新
PROTAC设计中Linker特性的探索与创新
PROTAC(靶向嵌合体蛋白水解)技术是药物发现领域的突破性发展,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特异性降解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PROTAC具有独特的异双功能结构,包括两个通过linker连接的功能域。Linker在确定PROTAC的生物降解功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PROTAC linker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合理设计与优化策略以及linker特性对PROTAC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PROTAC linker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PROTAC linker大致可分为两类:柔性linker和相对刚性linker。
柔性linker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主要包括烷基linker和聚乙二醇(PEG)linker。在PROTAC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柔性linker通常使用长而灵活的结构。然而,这种设计可以增加体内氧化代谢的易感性。
相比之下,由于PROTAC领域合成技术的限制,相对刚性的linker的使用频率较低,共包括8种类型。其中,环烷烃特别是包含哌嗪和哌啶成分的linker经常被使用,因为它们增加了三元复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基于三唑的linker是另一种常用的刚性linker,由于点击化学反应的出现,使用铜催化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与不同的官能团具有很高的相容性和一致的反应速率。另一种类型的linker,光控PROTAC linker,如光开关PROTAC linker,使用偶氮片段而不是烷基或聚醚片段,当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下时,导致产生的PROTAC进行可逆的光异构化。这使得精确和相互调节PROTAC生物降解率成为可能(图1)。
图1. PROTAC连接器的结构类型和特点(A、B、C)
PROTAC linker的合理设计与优化策略
一般来说,PROTAC linker的设计和优化依赖于经验或计算机辅助方法。基于经验设计和优化PROTAC linker大致历程为:
- 调整linker长度以达到特定PROTAC的最佳配置;
- 修改linker的类型以平衡PROTAC的亲疏水性;
- 修改linker和连接位点的灵活性,以增加三元复合物的稳定性;
- 设计和合成具有不同linker的多种PROTACs。
而基于计算机辅助策略的一般过程是:
- 使用晶体学或分子对接技术分别确定POI(蛋白质靶点)与其配体和E3(泛素连接酶)与其配体的结合模式;
- 利用MOE、Rosetta、PatchDock等计算软件进行全局蛋白-蛋白对接模拟,得到POI-配体和E3-配体的模型结构集合;
- 使用分子动力学(MD)进行评估后,使用合理的模型结构来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s),并识别在其结合口袋近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 设计不同的linker以生成一系列POI-PROTAC-E3构象。对三元配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SAR)和结合方式的进一步分析,最终得到最优的linker。
该策略广泛适用于linker的设计和优化,然而,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综合多个带有各种linker的protac来全面了解SAR,这可能耗时、费力且成本高。另一个限制是理论预测的准确性,它会影响linker的设计。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PROTAC接头设计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linker优化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策略,研究人员已经深入了解了PORTAC linker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见解已经转化为实际应用,导致更精确的PROTAC linker设计(图2)。
图2. 适用于PROTAC linker的设计和优化策略
Linker的特性对PROTACs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PROTAC是一种异双功能分子,由靶蛋白配体和E3连接酶配体通过不同的linker连接起来,该结构有助于稳定的三元复合物的建立,从而导致靶蛋白泛素化被生物体内的26s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研究发现linker的特性在三元复合物的稳定形成和PROTAC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中起关键作用。
首先,linker的长度显著影响POI-PROTAC-E3三元复合物的形成,最佳的linker长度取决于三元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模式、距离和空间结构,如果linker过长,可能会削弱POI与E3连接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形成稳定三元复合物的可能性。相反,较短的linker可能会引入空间位阻,破坏三元复合物的形成,降低PROTAC的生物降解效率。
其次,linker的化学组成直接影响了PROTAC的理化性质,这些性质反过来影响了PROTAC的细胞通透性,从而显著影响了PROTAC的生物降解效率。
因此,实现最佳的连接体长度对于在POI和E3连接酶之间产生最大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从而导致POI的有效泛素化和生物降解。另一方面,linker的灵活性是决定PROTACs生物降解效果的关键因素,具有显著构象灵活性的linker可以增强PROTAC、POI和E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它们在固定界面上的稳定结合。
相反,在柔性linker中引入刚性基团可以提高PROTAC的刚性,并复制PROTAC中POI及E3配体的原始几何形状,从而产生新的相互作用,提高三元复合物的稳定性。
此外,linker与POI以及E3的连接位点会影响POI与E3之间的相互作用。PROTAC linker的优化通常包括确定最有利的结构衍生化位点,从而确保保留最大的结合亲和性。这种选择过程通常包括分析POI-配体或者E3-配体相互作用界面的溶剂暴露区域,通过在溶剂暴露区引入最优的linker,可以最大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同时保留原始配体与POI或者E3的相互作用。
鉴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很明显,linker是确保PROTAC更高特异性和靶向效率的关键因素(图3)。
图3. linker的特性对PROTACs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虽然优化linker的长度、基团类型、柔韧性和连接位点可以提高PROTACs的疗效,但必须克服几个挑战。
- PROTAC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阻碍了清晰的构效关系的建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索特定生物降解系统的最佳linker特性可以促进快速识别更有效的PROTACs;
- PROTAC的物理化学性质经常偏离经典的类药5原则,需要研究适合PROTAC的药物相似规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出药代动力学特征差的PROTAC的可能性;
- 由于大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纯化和低收率给PROTAC的合成和优化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发针对PROTACs的先进合成技术对于获得更广泛的结构类型至关重要;
- 由POI-PROTAC-E3组成的三元配合物的大尺寸使晶体结构的测定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发展先进的晶体学技术或更精确的计算模拟方法,以获得进一步优化的见解。
我们相信,解决这些问题将大大促进PROTAC研究的进展。
总之,这篇文章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PROTAC连接体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对PROTAC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希望能为PROTAC linker的合理设计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我们主要分析了三个关键领域:
- 分析了迄今为止报道的PROTAC连接器的各种结构类型和特性;
- 合理设计有效PROTAC接头所采用的优化策略;
- 连接子长度、基团类型、柔韧性和连接位点对三元配合物形成、药代动力学、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最终对PROTAC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增加对PROTAC连接器合理设计的理解,从而促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haracteristic roadmap of linker governs the rational design of PROTACs
[2] Unraveling the Role of Linker Design in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3] Impact of linker length on the activity of PROT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