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路生“花” “生”机无限 花生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2: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路生“花” “生”机无限 花生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花生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今年,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余亩,比去年增加了约3000亩。目前,渔沟镇已有数家花生加工企业,近千人从事花生产业,并在2024年1月荣获了花生特色小镇的称号。

走进千年古镇渔沟镇,花生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种植户们凭借科学种植与品牌打造,成功实现花生丰收与销售双赢,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渔沟镇北吴集的花生闻名遐迩。独特的中性沙壤土赋予了渔沟镇花生壳薄、粒饱、色美、味香、含油量高等特点,它们也因此被誉为“将军果”“长生果”。翻开《地方志》,还能找到这样的记载:“北吴集炒花生制作技术精细,所炒花生乍看似生,剥开见仁亦无变化,入口方知已熟。香脆可口,久置不软,红衣易褪,多啖不渴,声誉已逾200余年。”


正是这样的独特优势,让渔沟镇在“东果蔬、南水产、西稻麦、北花生”的产业布局中,大力发展特色花生种植。镇党委、政府成立了2024—2026年度吴集花生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渔沟镇吴集花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通过鼓励村集体领办,带动大户和群众种植花生,渔沟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油料作物,实行“花生+油菜”和“花生+小麦”的轮作方式。更令人欣喜的是,花生已被成功纳入保险名录,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今年,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余亩,比去年增加了约3000亩。目前,渔沟镇已有数家花生加工企业,近千人从事花生产业,并在2024年1月荣获了花生特色小镇的称号。


花生规模化种植,必须打破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今年,渔沟镇的花生产业得到了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和花生收获机等机械纷纷购置到位,实现了整地、播种、植保、收获、摘果、剥壳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渔沟镇也因此建成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与此同时,渔沟镇还在花生品种的优选和绿色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上下了大功夫。优质花生已成为集体增收、富民强村的重要产业。花生种植大户丁建与村集体合作,今年种植了600亩花生,主要品种是天府九号,俗称小珍珠。他介绍道:“这种花生的特点是小、甜、绵,特别适合鲜食。今年亩产鲜果1000斤左右,7月底那会儿,大棚花生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了。”

渔沟镇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创新模式,持续发力,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渔沟镇振兴村是“北吴集小花生”的核心产区,镇、村两级积极加大土地流转和政策支持力度,注册了“北吴集小花生”品牌。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王松涛说:“今年村集体流转了220亩土地用于发展花生产业,带动大户统一管理。村集体与大户签订协议,将农机设备与大户合作,每年收取收益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渔沟镇的花生产业,正以蓬勃的态势向前发展。在这里,每一粒花生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每一颗果实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谈到未来规划,渔沟镇党委书记李红卫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花生深加工项目,盘活现有的闲置资产,争创省级科技小院、省级田间学校等项目。我们还计划探索花生研学基地,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学农体验实践基地,走出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花生发展之路,实现从一粒花生到全产业链的升级蝶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