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隐形杀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隐形杀手”

引用
9
来源
1.
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4-09/09/content_9052134.html
2.
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478263.html
3.
http://www.news.cn/legal/20240530/f9d62d0d3bac4f5e9bb7c5822ce0c581/c.html
4.
https://mzt.guizhou.gov.cn/zfxxgk/fdzdgknr/lzyj/zcjd_5621016/202412/t20241211_86348715.html
5.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952197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032
7.
https://www.spp.gov.cn/spp/xwfbh/dxal/202408/t20240813_663007.shtml
8.
https://faxiaomi.cn/Article/Details/168
9.
https://www.yqsrd.gov.cn/art/2024/9/13/art_1482640_58920487.html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且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网络化等特征。2020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总数持续上升,其中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更是逐年攀升。这一现象背后,家庭监护缺失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01

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隐形杀手”

家庭监护缺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限于法律层面,更深入到心理、安全、学业乃至社交能力的方方面面。

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

研究表明,家庭监护缺失会直接导致未成年人自我价值感降低,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由于缺乏足够的陪伴与关爱,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出胆小、内向、行为退缩等特征,部分还存在自卑、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状态,不仅影响当前的心理健康,还可能为成年后的精神疾病埋下隐患。

安全风险的“无处不在”

家庭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更容易遭受各种侵害。一方面,由于家庭安全教育意识不足,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面临走失、溺水、被拐卖等风险;另一方面,监护人的缺位使得孩子在面对家庭暴力、性侵害等威胁时更加脆弱。此外,缺乏监管的生活环境也增加了触电、烧伤、车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学业发展的“绊脚石”

家庭资本的匮乏直接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学业表现。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精力不足,难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业指导。这导致许多困境儿童出现学习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等问题,最终影响学业发展。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厌学、辍学等更严重的问题。

社交能力的“短板”

家庭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往往社交范围狭小,朋辈关系薄弱。在家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在校朋友较少,难以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这种孤立状态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阻碍了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为未来融入社会带来障碍。

02

家庭监护缺失:原因何在?

导致家庭监护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监护人自身能力的局限,也有社会支持体系的不足。

监护人能力不足

许多监护人因高龄、重病、重残等原因自身陷入困境,难以有效履行监护职责。即便有心监护,也因文化素养低、养育知识技能不足而力不从心。部分监护人甚至存在只生不养、只养不育的情况,忽视儿童的成长需求。

监护意识淡薄

一些监护人监护观念陈旧,对法定监护内容和职责缺乏清晰认知。他们可能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情感陪伴和心理需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促进孩子成长,反而可能加剧亲子关系的疏离。

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和地方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监护监督机制不完善、干预规范缺乏、预防机制缺失等问题。基层工作人员在评估困境儿童监护需求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及时启动必要的干预措施。

03

法律与社会:双重保护网正在织密

面对家庭监护缺失带来的挑战,法律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行动,构建起一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司法保护:宽容但不纵容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坚持“宽容不纵容”的原则。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的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惩治,确保司法公正。同时,通过训诫、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压实家庭监护责任。

家庭教育:从“依法带娃”到“科学育儿”

针对监护人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多地法院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专业团队的介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对于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法律也明确了相应的惩处措施,确保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

心理健康: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

贵州省民政厅、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从宣传教育、监测预警、介入干预到支撑保障,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关爱体系。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优化转介诊疗通道、建强专业人才队伍等措施,为困境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社会支持:多方联动共筑防护墙

解决家庭监护缺失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时发现监护风险;社区可以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就近便利的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则可以发挥灵活性优势,开展各类关爱帮扶项目。

04

未来之路: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尽管当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监护缺失问题,还需持续发力。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监护监督机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责边界,形成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其次,加快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家庭监护评估标准,实现对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动态监测和分级预防。此外,加大对监护人培训力度,提升其监护意识和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更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倡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营造理解、接纳、支持的成长氛围。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面对家庭监护缺失这一复杂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织密织牢保护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