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下一白”到74厘米:古诗里的雪与现代气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5: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上下一白”到74厘米:古诗里的雪与现代气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冬雪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寄托了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哲思。从气象学的角度解读这些诗词,可以发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明朝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的这两句白描,生动再现了强寒潮给我国大江南北带来的雪景。
宋代黄庚的“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则以写意手法,展现了雪景的壮阔与纯净。而杨万里在《观雪二首·其一》中写道:“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这不仅是对雪景的描绘,也是对雪量的记录。
李商隐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雪的质感。如果他们知道山东文登曾出现打破该省气象纪录的74厘米积雪深度,不知会作何感想。
元稹的《南岭雪》中,“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展现了雪景的唯美意韵。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则通过“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描写,展现了雪景的静谧与深远。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展现了雪天里的人情温暖。而他在《夜雪》中则写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全诗以侧写手法,透露出诗人谪居的孤寂心情。
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则展现了另一种心境:“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诗人将内心的缺憾化作高洁的气节。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则勾勒出一幅风雪归人的画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场景让人联想到外出打工者在年关将近时,风雪兼程回家过年的温馨画面。
让我们共同期待,“政化由来通上灵,丰年祥瑞满窗明”。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网
热门推荐
肠梗阻怎样确诊梗阻位置原因
深度解析AI大模型智能体(Agent)及十大开发框架和十大开发平台
买不到票到12306留言,发“候补文学”就能补票成功?官方回应了
茯苓芡实薏米红豆水的功效与作用
酒店数字化服务体验提升:从前台到房间,全方位数字化服务设计策略
魔芋豆腐能减肥吗?从科学角度解析其减肥效果
国足,没有幻想
一喝水就尿多?这可能是肾脏在向你发出预警!
种植牙后需要漱口吗?如何正确进行漱口以促进种植牙的愈合?
成都环城绿道:市民休闲运动首选地
专家支招:如何改善减肥期间的腹胀与频繁排气问题
和珅纳吉:清朝权臣的辉煌与悲剧
肿瘤患者营养代谢治疗与中医辨证施治漫谈
小孩不吃飯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天天都在烦恼要煮什么吗?试试预开菜单,从容下厨更省力!
小茴香茶的功效与禁忌:全方位解析
固态硬盘TBW值揭秘:如何选购耐用SSD?
股权和现有资产的区别
期货合约查看的方法是什么?这些查看方法有什么要点?
电梯工程项目如何通过关键链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提起度量衡只知秦统一?朱熹曾这么评价衡器,今最小秤可称病毒重量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三文鱼吗?专家给出专业解答
揭秘麻将老千技巧,不要别人赢钱不知道怎么输的
解锁声乐密码:美声、民族、流行,究竟咋区分?
方言里的文化密码:“打渣子”的前世今生
心梗来袭,掌握自救与互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三目加粗尾浮漂怎么调漂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关系与治疗
《古琴教程》·几种最基础的古琴指法图解
突然出现短暂晕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