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上下一白”到74厘米:古诗里的雪与现代气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5: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上下一白”到74厘米:古诗里的雪与现代气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冬雪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寄托了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哲思。从气象学的角度解读这些诗词,可以发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明朝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的这两句白描,生动再现了强寒潮给我国大江南北带来的雪景。

宋代黄庚的“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则以写意手法,展现了雪景的壮阔与纯净。而杨万里在《观雪二首·其一》中写道:“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这不仅是对雪景的描绘,也是对雪量的记录。

李商隐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雪的质感。如果他们知道山东文登曾出现打破该省气象纪录的74厘米积雪深度,不知会作何感想。

元稹的《南岭雪》中,“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展现了雪景的唯美意韵。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则通过“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描写,展现了雪景的静谧与深远。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展现了雪天里的人情温暖。而他在《夜雪》中则写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全诗以侧写手法,透露出诗人谪居的孤寂心情。

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则展现了另一种心境:“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诗人将内心的缺憾化作高洁的气节。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则勾勒出一幅风雪归人的画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场景让人联想到外出打工者在年关将近时,风雪兼程回家过年的温馨画面。

让我们共同期待,“政化由来通上灵,丰年祥瑞满窗明”。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