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传统祭祖文化:时间、仪式与“烧包袱”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4: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传统祭祖文化:时间、仪式与“烧包袱”详解

我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祭祖风俗。通常在以下日子祭拜已故亲人:

个人祭祀

  1. 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 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 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4. 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5.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6.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8. 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传统祭祀

  1. 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 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
  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 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5.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
  6.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9.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10. 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祭祖形式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 ,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