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吃饭、穿衣即佛!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样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吃饭、穿衣即佛!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样的?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Q05JS00553GSDY.html

吃饭、穿衣即佛!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样的?让我们跟随六祖慧能的教诲,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接着上一篇的内容来聊聊如何在家里、在生活中修行,还是依六祖慧能的那首‘颂’那讲: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今天接着聊聊「义则上下相怜」,什么是‘义’?其实这在儒家讲的非常详细。
义者,宜也。所以‘义’,就是合时宜的事,也就是心中认为正确的事,其实就是本心自性所发的净念
比如,当我们看到有人落水后,本心自性发出一个去救他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义’,然后就会“见义勇为”。
因为本心所发的,一定是的合时宜的,一定是心中认为正确的,认为一定要这么做的,这就是‘义’。
所以有很多“英勇就义”的英雄,那么为什么能“舍身取义”?就是在当时,他的本心自性告诉他,必须要那么做。
黄继光用身体挡子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当时遇到这些事时,本心自然发出的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义’。
所以‘义’的背后还是心,心里头一切具足,但本心自性容易被私欲妄念遮蔽,这就是“见利忘义”。

接下来的「让则尊卑和睦」,其实还是不离本心自性,当我们坐公交车时,遇到老人和孕妇,心中自然会生出礼让座位的净念
然后依照这个净念行动,就是「让则尊卑和睦」。
可能你会说,有的人没有让,这是他的心中有为己之私欲,所以遮蔽了他心中的佛性,在儒家则说这是私欲遮蔽了他的良知。
忍则众恶无喧」,这和孟子说的“动心忍性”是一样的意思。忍的背后其实就是去除妄念,只有私欲妄念出来时才需要忍。
如果一直依照本心自性而行,是不需要忍的,只是凡夫容易着相,从而生出妄念,所以才需要忍,当忍之后,恶念就没有了,故曰「忍则众恶无喧」。
如果能做到以上那些的话,必定就会像钻木一定会生出火,淤泥一定会生出红莲一样,这就是「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其实就是喻指,当真能做“心平、行直、恩、义、让、忍”时,修行一定会有所成就,就像“钻木一定会生出火,淤泥一定会生出红莲”一样。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这个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往往做不到,遇到痛苦就逃避,这是因为有图安逸的私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